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查海遗址没有其他历史遗存的干扰,原始自然风貌保存极好,当我们置身其中,八千年前古老文明会使您产生无尽的遐想。阜新日报邀请查海遗址博物馆研究馆员李井岩做指导,为我们揭开查海遗址神秘的面纱,寻根觅祖龙故里,感知酬德玉文化。
关于查海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区别,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这样阐述:“红山文化与查海文化是渊源关系,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是红山文化根系之一。” 红山文化是20世纪初在中国北方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大体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包括辽宁省朝阳市东山嘴和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的早期约6000年,晚期不超过距今5000年,主要部分的年代跨度在距今6000—5000年之间。 红山文化从何而来,又去何方,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查海遗址发掘期间,正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并不断有新资料发现之际,查海遗址的发掘成果每一次新发现都会引起持续关注,因为它充分解决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的来源问题,即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足以体现查海遗址的重大学术价值。
查海与红山文化的陶器纹饰有一定的继承性。红山文化中的无底筒形器与查海文化的鼓腹罐,在器型和风格上存在着继承关系。查海陶器纹饰主要是压印“之”字纹,这种纹饰特征到了红山文化时期仍是陶器主要纹饰。 查海与红山文化在房址、墓葬选址上有相似性。查海遗址的房址和墓葬皆开凿在比较疏松变质的基岩上,红山遗址的半地穴式居室和积石冢墓也多数保留这种特殊的生活习俗。 查海与红山文化随葬玉器和玉器的器型存在着形似性。
查海遗址墓葬中有随葬玉器和部分生产、生活用具的习俗,特别是有儿童居室墓随葬玉器的习俗。胡头沟和牛河梁墓葬发展成为只随葬玉器,重要墓葬的陶器变成为无底筒形器置放在墓葬周围。查海遗址出土的玉玦切口与红山玉器玉猪龙切口非常相近。这种相似与相近蕴含二者的发展继承关系。 查海与红山文化在一些石制工具的形制方面有着基本相同之处。如二者都有带孔的石镰,通体磨光的石斧,还有石磨盘和磨棒等,其制作的技法保留着查海文化时期的传统。 查海和红山文化都有龙崇拜,又都与猪的关系密切。查海龙纹陶片和龙形堆石是我国最早的龙崇拜,同时从遗址中发现大量猪骨,猪不仅是主要的肉食来源,还应具有某些宗教方面的意义。红山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猪骨,同样继续着龙崇拜,并将崇拜物龙用真玉制成精美的玉猪龙。
查海遗址用石块摆塑大型部族象征物龙的“大型工程”理念,延续、影响到红山文化时期的石砌大型祭坛和积石冢。查海先民在聚落中央用红褐色自然石块堆砌摆塑的大型部族象征物“龙形堆石”,作为聚落重要的宗教信仰拜祭性神祗,并将部族重要首领等人物死后随葬玉器或石器等葬在龙形堆石的下方,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影响到后来的红山文化。如胡头沟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石块堆砌的祭坛、积石冢等,并且还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出土等等。
通过查海遗址与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牛河梁揭露的遗迹和出土文物的对比研究,科学地阐明了查海文化与红山文化的渊源关系,使它成为辽河流域较有影响的考古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