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工作中,警花们用女性的柔情和细腻撑起公安工作的“半边天”,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和“不爱红妆爱警装”的执着,诠释了人民警察的风采。在很多人眼中,她们是热爱工作、英姿飒爽的警花,而工作之外,她们又有着不一样的动人温情。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一起向阜新公安各个岗位上的60、70、80、90年代的女警们致敬,她们尽管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同样的美丽、同样的忠诚、同样的奉献。
726户居民的贴心人 ——细河公安分局 柏杉
曾长期在刑警、治安战线工作的柏杉,2018年被调到细河公安分局新兴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了解民情”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可从来没做过社区民警的她,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门难进,人难找”的问题。
但是她并没有气馁,白天居民家中没人,她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地敲门。由于柏杉是双警家庭,爱人值班期间,她会带着孩子去入户走访,她坚信一定能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意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理解。她和在门口乘凉的大娘唠家常,争取在每次聊天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其次,她把社区主任作为突破口,坚持每天拿出一小时与社区主任共同工作,了解辖区内居民各家各户的情况,很快柏杉就取得了辖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在辖区内树立起了亲切、可信的民警形象。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她就与群众“打成一片”,完全融入到群众当中,在最短时间内把管区的726户居民一户不落地走访一遍。
柏杉喜欢做群众工作,也喜欢总结在群众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她在工作中总结出了“四三”工作法,即“四动”:动腿、动嘴、动脑、动笔;“三项制度”:公益岗巡逻制度、邻里守望制度、社区治安小组制度。她与社区沟通,在社区服务大厅处设置了派出所业务咨询窗口,只要所里没有事,柏杉都会到社区去接待老百姓,为他们解答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
柏杉常说:“我们只有经常接触群众,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才能知道辖区内的人和事,如果离开了群众,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警感言: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不向病魔低头的女战士——刑侦支队 由莉
由莉,阜新刑侦战线上的一朵铿锵玫瑰,从警十年,参与侦破各类案件350余起,曾经获得过公安部、省厅的表彰。
然而,就在由莉满腔热血,准备在工作上大干一番之时,2016年4月,她被检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在经历手术及常人难以忍受的放化疗治疗后,她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病魔,在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回到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和她的战友并肩作战。由于手术导致右臂淋巴回流不畅,尽管右手肿胀得已经拿不住鼠标,她依然坚持每天坐在电脑前开展繁重的工作。“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不干谁干!”2020年是全国“命案积案攻坚年”,由莉不顾同事的劝阻,积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成功锁定了15年前阜蒙县出租车司机被杀案的嫌疑人、已经 “漂白”身份的潜逃15年的命案逃犯“解某”以及逃往外省的杀人逃犯“张某”,为这些命案积案的侦破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由莉主动要求到派出所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虽然身患重病,但她从不搞特殊化,从不缺席每一次执勤、巡逻工作,始终在“疫情”防控岗位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平凡的女刑警,她带病坚持工作,真正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让警徽在头顶熠熠生辉。
从警感言:钻研业务,坦诚待人,严于律己,朴实无华。
扎根基层派出所的多面手——太平公安分局 陈静一
2012年,年轻的陈静一来到太平公安分局,在基层派出所一干就是八年多。社区民警、户籍内勤、材料内勤,全都做过。刚开始来到基层派出所,虽然有些不适应,可公安队伍早已锻造了她不惧苦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在诸多困难面前,她请教所里的老民警帮忙,很快就成为了“业务骨干”。
去年疫情期间,陈静一成为了派出所的“主力”,户籍和材料两项工作一起抓。她踏实认真,兢兢业业,从不向组织叫苦叫累,从未因为个人原因而耽误这两项工作,在年度评选中,她也因此被评为2020年度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
她说:“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民警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反而会更加严于律己,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因为热爱,她有幸成为了一名警花。
因为信念,她将忠诚履职,永葆铿锵玫瑰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