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是第五十八个“ 学雷锋纪念日 ”,也是第二十二个“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一滴水 、一颗钉 、一束光 …… 雷锋从未远去,一直都在。而志愿者正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投身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环境、参与防汛救灾、提倡敬老助残……这些画面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志愿服务活动在阜新大地上愈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不是每一个名字都被刻在了奖杯上,不是每个名字都被记在了证书上,但我们知道,就是这些默默付出的人,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健康和幸福。雷锋在心,志愿在行;志在愿在,雷锋精神永在!
力量·生命之舟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雷锋语录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我们要在街心广场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和血样采集活动。”记者从市 红十字会了解到,为践行雷锋精神,发扬志愿精神,红十字志愿者从春节开始就走上街头,开展宣传及血样采集活动。
据了解,红十字会有20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及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及器官(组织)捐献2个志愿者俱乐部,现有注册志愿者9500人,在疫情防控、三救三献、扶危济困等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干细胞服务队的210名队员,打造造血干细胞流动宣传采样车,每周开展干细胞宣传、再动员等志愿服务活动,连续11年春节组织“百名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达60万毫升。目前,我市共有2600名志愿者填写了捐献登记表,已帮助72人实现了捐献愿望。
应急救援是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这里有绿舟、蓝天、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他们平时凡人,难时“超人”,救援行动中,他们立下一个个战功;深山密林、河湖搜救中,他们挽救一条条生命;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筑起一道道防线,他们是应急救援中重要的民间公益力量。
今年50岁的刘远欣自从加入红十字救援队,巾帼不让须眉,深山施救、夜里寻人、雨中救援、大型活动保障,她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传播者……“做这些图什么?”刘远欣说:“什么也不图,只想尽己所能,为社会贡献一分力量。”一年来,红十字救援队志愿者开展各类救援,寻找走失人员、参与阜新特大暴雨抢险、承担百年赛道小镇赛事安全保障、参与疫情防控消杀等志愿服务。疫情来袭,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队员30人,参与疫情防控物资接收、发放,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建立8家红十字救护站、20家救护培训基地,三年普及群众性急救知识9万余人次。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红十字志愿者秉持“人道、博爱、奉献”之心,让红十字的火种点燃生命的希望,红十字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红十字精神感染更多的人。
传承·青春无悔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
——雷锋语录
在阜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多是“90后”的年轻人,却能够深入农村,集思广益为民解忧;能够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奋勇冲锋不退缩;能够用自己的所长,保护城市的山山水水……他们是青年志愿服务团队。
据了解,在我市,青年志愿者在册7.6万余名,下设7个县(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40余个市直单位服务指导中心,两个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300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红”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将雷锋精神传承与播洒。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青年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在城市、乡村,到处都有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公益路上,青年志愿者勇于冲锋在前,从去年4月开始,他们先后走进两县五区的35个镇、72个贫困村,为108户356名因学、因工致贫青少年和青年带去了希望。他们为贫困户提供精准帮扶,捐赠资金和米面油、棉被、书包、迷彩服等生活学习、防汛物资合计5万余元。
去年秋天,阜蒙县哈达户稍镇梨农张敏丰一直愁眉不展,因疫情滞销的5万斤南果梨滞销。当青年志愿者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临时组建青年志愿者销售客服团队,负责接听求购电话的同时,收集、整理求购信息,从晚上8点一直到10点,两个小时内就接到了百余通热线电话。几天时间内,张敏丰的难题迎刃而解。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哪里缺人,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到居民楼道、街道等人员流动较多地方发放、张贴疫情防疫宣传单;协助乡镇、街道、社区上门走访排查居民身体状况、出行状况和外地亲友拜访等情况;协助乡镇、街道、社区设立执勤卡点、排查外来车辆和外地返乡人员,做好登记和劝返工作;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疫情防疫指导、心理疏导工作。
“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生态林 ”、“ 三减一节 ”、“ 垃圾分类”……一个青春的身影活跃在城市乡村。志愿奉献,青春无悔,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传播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温暖·守望相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语录
学习雷锋,志愿服务。从抗击疫情,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再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他们,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的志愿者们,在社区最困难的时刻,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出来。在海州区、太平区、细河区,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太强大了,无论是“00后”的年轻人还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他们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联结着这座城市的血脉……向雷锋同志学习,秉持自愿服务的理念,在和平街道爱民社区,有个“1570”志愿者服务队伍,“1”是指党建引领这个宗旨,依托“五级网格”和社区志愿者队伍,从与居民最贴近的“8”项服务入手,成立了包括保姆、医疗、守护、物业、理发、调解、快递“7”支特色志愿团队,“5”项措施保障,确保社区志愿服务有力、有序、有效经常性开展。从2017年成立至今,个人志愿者包括公益岗、个体商户和党员等达70余人,志愿者团队5个。2020年各种志愿服务50余次,热情周到地为居民志愿服务。
海州区和平街道华兴社区工作人员说,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志愿者们主动站岗,登记排查车辆;他们在小区门口值勤,志愿者送来热水、热牛奶、热豆浆,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具体是谁。
在和平街道爱民社区,热心党员和志愿者组建了“阳光新芽”守护志愿者服务队,在党群服务中心建托管小屋,帮居民临时看管这些孩子,陪他们写作业、做手工、玩益智游戏,家长下班后再来接,解决了孩子放学早无人看管的问题。现在这里已成为孩子们的温馨港湾。
不仅如此,社区志愿者还经常看望空巢老人,让他们不孤单;给贫困家庭捐赠爱心,帮他们渡过难关。一人的力量虽小,凝聚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守望邻里,扶贫济困,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温暖着城市里的你我他……
美德·敬老助残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新公益志愿者们却惦记着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大年初三,他们带着整理好的衣物和购买的生活用品来到阜蒙县于寺镇敬老院,看望乡下五保户孤寡老人。一到敬老院,志愿者们纷纷走进老人的房间,为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修剪指甲、理发……老人们挑选着适合自己的干净整洁的衣物,有的笑逐颜开,有的热泪盈眶,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新公益负责人胡佳表示,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爱的阳光、社会的关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老人们带来丝丝的暖意。学雷锋,做好事,为人民做点事,我们是自愿的,快乐的。”胡佳说。
几年来,新公益志愿者已数不清多少次组织探望乡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国华乡、卧凤沟乡、泡子镇等多个乡镇农村敬老院,都经常有穿着绿色志愿者马夹的志愿者出现,他们为老人们捐款捐物,带去欢声笑语。
为了预防类似老人走失的事件发生,新公益志愿者还自发捐款购置“黄手环”,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群。
不仅如此,公益团队志愿者们还同样关心着我市残疾人的生活,为他们送去一片爱心,如同火把照亮星空,温暖着残疾人的心田。
近日,爱心启智园的教学楼里,都会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大学生志愿者们与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学乐器、练绘画。
还创建了“七彩课堂”,来反映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每当看到这一幕温馨画面时,园长和老师们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奉献、友爱、进步、帮助”是大学生“风曦“志愿者服务队精神,他们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把快乐带给特殊的孩子们。
大学生志愿者表示,敬老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营造全社会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这也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志愿者,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雷锋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