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古镇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如今,该镇在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加持红色基因,秉承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步勾勒出文化旅游古镇、现代工业园、生态农业园、宜居康养园的“一镇三园”发展格局,正在全力打造“千亩果园、千亩小麦、千亩谷子、千亩高粱、千亩蔬菜、千亩地瓜、千亩花生”等项目,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日前,记者采访了该镇党委书记卢云海。
“身为镇党委书记,我有责任带领全镇群众共创美好生活。因此,凡事都应该想在前面,干出样子,起到榜样作用,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展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卢云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上任王府镇党委书记以来,他在各项工作上都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带头实干,夯实党建基础 ,以党建带动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卢云海坚持把这一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作要求,致力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他坚持党建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促脱贫,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20年,他带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277人种植马铃薯,共计317亩,每亩补贴400元。为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镇里又对有水源条件的85户222人,发放了地膜和管带,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产增收。
“党建是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引领旗帜,发展是党建引领水平高低的实践检验。产业发展好,群众增收致富,自然对党更信任,党建基础就筑得牢。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卢云海说。
为此,王府镇以红色基因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于2020年投资40万元,在辉彤村打造了“多澜红色驿站”和文化广场,总面积2000平方米,开展多次党建拉练活动,迎接各单位党组织的参观学习;同时依托王府先天的古镇禀赋,大力构建“一镇三园”的发展格局,切实发挥王府镇的“菜篮子” “果园子” “米袋子”功能,把王府镇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拟将修复王府古镇街,让厚重的历史文化重放光彩,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镇。由此,实现党建与发展双轮驱动,推进王府镇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党建打下了群众基础,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王府作为少数民族乡镇,主要以汉族和蒙古族组成,更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来共谋发展。”对全镇情况了然于胸的卢云海非常重视民族间平衡发展,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明确以产业带动各村、各族群众共创发展之路,共享发展成果,以发展为中心,推动辉彤、河东、良官村着力打造农业产业规划项目,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在重大任务面前,有责任担当,在长远规划方面,有发展思路,在具体工作之中,也要身体力行,走在前,带头干,这就是我的工作职责。”卢云海说。
在全市创卫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卢云海不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力度治理王府镇环境卫生,空闲时,他还入村与村干部、村民一起拔草、清理垃圾,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王府镇101线路段及各村的环境焕然一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靠前指挥,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落实,对全镇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对重点返阜人员要求镇、村严格管控,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等等,做到家喻户晓,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赋予使命,时代提供舞台。站在‘十四五’的崭新起点上,我愿以自己的辛勤汗水,跟王府广大群众一道,打造更加绚丽多彩的崭新王府!”卢云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