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赫有名的辽西抗日义勇军当中,曾有一个威震敌胆的著名将领“大家好”。“大家好”原名洪国喜,1905年出生于彰武县郭家店(今五峰镇)大林台村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名叫不要嘎拉大,善言谈,有正义感,在清末当过驿站的驿长。他的父亲毕力滚在家务农给地主扛活,性格刚烈。“大家好”只读一年书,13岁那年开始给地主放牛扛活,受尽欺凌和压迫。
1924年夏,大连台受了水灾,到了秋天几乎颗粒无收,有钱人照样吃喝玩乐,而很多穷苦人家却是家无隔夜粮。“大家好”的家更是如此。这年秋天打场的时候,“大家好”和他的五哥“大家乐”(原名洪国恩)商量,决定铤而走险,投奔今阜蒙县泡子镇巨匠屯村的蒙古族绿林首领“胡扯”。“胡扯”封“大家好”为大炮头,封“大家乐”为二炮头。 1925年正月十五,“胡扯”派“大家好”和“大家乐”为先锋,带领100多个弟兄前去攻打代屯恶霸罗老二。经过几小时的疾速行进,队伍很快赶到代屯,将罗家大院围得水泄不通。首先由神枪手分别对大院四角的炮楼进行猛烈射击,十几分钟后,炮楼里的炮手大都被打死。紧接着,接连不断的手榴弹爆炸声吓坏了罗老二,他只好投降。“大家好”当场公布恶霸罗老二的罪行,将其就地处决。自从打了罗老二的“响窑”之后,队伍士气高涨,很快就发展到200多人。 1926年,“大家好”和“大家乐”带着100多个弟兄另拉起一支队伍。不久,他们攻打今阜蒙县哈达户稍镇一带的地主齐宝祥,打死作恶多端的齐宝祥,缴获了大批地主财物,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此后,“大家好”带着队伍又在阜新、黑山、新民等地打了很多恶霸地主的“响窑”,队伍势力越来越大,很快就发展到1000多人。其间,“大家好”与前来投奔他的苏姑娘结婚,从此队伍里又多了位女将,人们称她为“苏夫人”。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将军队撤至关内。在事变发生后的第五天,张学良命令辽宁警务处长黄显生在辽宁组织抗日武装。黄显生立即制定了发展抗日义勇军的计划,并宣布要在各县组织抗日武装。各武装部队的长官依照所发展队伍的人数,分别授予上尉、少校、中校、上校以及少将等军衔。在黄显生的号召下,辽西地区很多爱国志士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第20路义勇军在金子明的组织下,很快发展壮大。国难当头的危亡之际,“大家好”在黄显生和金子明的感召下,带领1000多号人马接受改编,参加了抗日义勇军,被授予第20路义勇军第一支队上校司令官。紧接着,阜新地区的绿林英雄齐南阳、白广发等也带着队伍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 1932年1月,日军在进攻热河中受到义勇军阻击,被迫改变作战方案,兵分三路侵占热河。第20路义勇军司令金子明得知此情况后,决定联合抗日义勇军第四路军耿继周和东北军旧部20旅于澄部,在辽西、辽北共同抗击日军。同年2月初,金子明、“大家好”、齐南阳、白广发、耿继周、于澄等在阜新惠德营子召开战前会议,制定了近6000人的作战方案,决定由“大家好”带领20路军第一支队担任攻打彰武的先遣部队,其他部队密切配合,对彰武实施包围攻击。当时,彰武县城内共有日军300多人,伪军近1000人。另外,在城北的小沙力土还驻有伪军150多人。 2月10日拂晓,第一支队首先包围小沙力土,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击毙敌人30余人,俘虏伪军120多人,为进攻彰武扫清了道路。11日晚,“大家好”带着队伍直抵彰武县城北门。12日拂晓,第一支队在城东北角发起进攻,经过半小时战斗,城墙防线被突破,“大家好”身先士卒冲进城内。其他兄弟部队也冲进了县城。下午三点,义勇军正要全歼县城内的残敌,得知汉奸张海鹏的部下6000多人配合近千名日军前来增援。义勇军决定立即撤出彰武县城。 此次义勇军攻打彰武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在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上,曾报道这个消息。这次战斗之后,敌人惶恐不安,而义勇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到1932年春节,第20路义勇军已发展到2000多人。 1933年夏,汉奸张海鹏派一个旅的伪军配合1000多名日军,专门围剿第20路义勇军。在大敌当前,义勇军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金子明决定赴南京政府请求军事援助,并宣布第20路义勇军的司令由“大家好”代理。 1934年1月,正是春节临近的一天,第20路义勇军队伍在今彰武县双庙镇三台子村附近行进中,遭到汉奸张海鹏部队的袭击。紧要关头,“大家好”召开紧急会议,认为部队的给养和弹药严重不足,不宜久战,决定把队伍分成三支突围,突围后在奈曼旗青龙山集合。“大家好”带领第一支队敢死队阻击敌人,掩护部队突围。突围中,“苏夫人”身负重伤,大家好冒死相救,不幸被敌弹击中。 抗日义勇军第20路军在这次突围中冲出去的队伍,只剩下1000人左右。他们继承牺牲战友们的遗志,继续在内蒙古一带坚持游击抗日。到1937年末,“大家乐”、齐南洋率剩下的几百名义勇军参加了八路军,奔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参考文献:1993年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东北师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