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辽西偏僻的小村落,曾因为走出一位名垂青史的抗日义勇军司令而远近闻名;却也曾因为是义勇军司令的老家而饱受日伪军洗劫。
“抗日司令”金子明从这里出发
冬日的辽西大地,少了几分娇柔和妩媚,多了一些峻冷与刚毅。汽车在阜蒙县城通向西南的公路上疾驶,来到了阜蒙县泡子镇二道河子村苏合营子屯。这里就是东北早期同盟会会员、抗日义勇军二十路军司令金子明出生和最早起兵抗日的地方。
“金子明是我的大祖父,我家后院300米就是我家祖上的老房场,也是当年金子明最早组织反清起义和最早组织抗日义勇军的地方。”金磊是金子明的侄孙,至今一直居住在苏和营子。记者看到,金磊所讲的老房场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唯有几棵百年老杨树依然伫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那段难忘的故事。
从反清起义到护法战争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苏和营子”本是蒙古语加上汉语组成的地名,意为“灌木村”,这里原是清朝养息牧场的一部分,历史上也曾划归彰武县管辖。1878年,金子明出生在这里,他自幼喜欢读书,后拜乡医为师,并在沈阳耶稣学校半工半读,毕业后在教会做宣传教育工作。在此期间,他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08年,金子明会同同盟会会员朱霁青回到苏和营子,以传教为掩护,以吴家大院为依托,借助吴家大院的武器装备,招致豪侠,自制炸药,秘密建立辽西地区革命根据地。
史料记载,同盟会会员宋教仁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在沈阳以创办实业为名成立奉天同盟会支部,联合新军中的蓝天蔚等革命党人,发展革命力量。金子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积极积蓄革命力量,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已组织马队2000多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蓝天蔚发起并组织关外革命军政府,成立奉天保安会,准备宣布独立。然而事情不慎泄露,革命党人遭到残酷镇压,蓝天蔚被迫南下,委任金子明为辽西北部司令。当时辽西北部民军有马队5000多人,金子明积极部署,试图先攻占彰武,然后联合辽东等地的革命党人夺取省城奉天,结果因对敌情调查不准,战斗计划不周而失败。彰武起义虽然失败,却鼓舞了民众的士气,扩大了社会影响。
1913年,金子明离开苏和营子到烟台,面会蓝天蔚。不久,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金子明等革命党人暂避黑龙江。1916年金子明再赴山东参加讨袁,1917年又从山东辗转广州、福建、上海等地,追随孙中山参与护法战争。
抗日到底,血战彰武
1931年9月18日夜里,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当天,金子明恰好身在沈阳。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金子明义愤填膺,潜回家乡秘密建立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路军,并担任司令。金子明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始建时有2000多人,极盛时发展到12000多人,是辽西抗日义勇军三大主力之一。
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分兵三路进犯热河。金子明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路军侦察到日军这一侵略行动,决定在1月10日攻打彰武县境内的郭家店(今五峰站)火车站,以阻挡西进的日本侵略军。
1月9日,第一支队司令金玉田率部500多人包围了郭家店火车站。第二天,抗日义勇军向车站发起攻击,与驻守日军激战一天,到晚上抗日义勇军冲进车站,日军60余人死伤大半。1月12日夜,二十路义勇军又突袭了阜新县(进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火车站,歼敌20多人。4天后,金子明率部在阜新县十家子附近与日军激战,歼敌32人。半个月后,在新民县(今新民市)鱼鳞堡子歼敌40多人,并缴获铁甲车1辆。
鱼鳞堡子战斗结束后,为进一步牵制日军兵力,配合东北军反攻,金子明第二十路抗日义勇军和耿继周第四路抗日义勇军、原东北军二十旅于澄部、义勇军第五军团孙柱国部联合,决定攻打彰武县城。
抗日义勇军采取调虎离山的策略,首先拿下了彰武县城北的小沙力土村。2月11日晚,3000多抗日义勇军官兵乘胜南下,直奔彰武县城。第二天拂晓5时开始攻城。冲进城内后,义勇军占领了伪县公署、警务局、电话局、税务所、日本指导官驻所等官署。最后将溃逃的残敌包围在德益公当铺院内。直到下午3点左右,伪军张海鹏部傅明勋支队赶来增援,义勇军主动撤离彰武。
这次战斗,义勇军声威大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彰武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活动。
满门忠烈,宋庆龄主持葬礼
1933年,金子明又赴南京、上海,设法接洽“中央要人”(国民党),谋求解决义勇军的饷、械问题。蒋介石对他置之不理。1934年,日军大量增兵,二十路义勇军化整为零,散伏各地,以待时机。
1935年10月14日,驻彰武日伪军闻听金子明回到家乡,调集重兵包抄苏合营子,并出动飞机3架轰炸扫射,血腥洗劫。幸亏乡亲们事先躲藏起来,才避免了重大伤亡。然而金子明的父亲在日伪军洗劫苏合营子后23天含恨去世,金子明的夫人也在忧患中离开人世。金子明从老家带到关里的4个儿子和两个侄子,怀着国恨家仇,全都投身于抗日战争。长子金玉廷当军医;次子金玉宽担任洞庭湖水运大队长;三子金玉文在战争中失踪;四子金玉印黄埔军校毕业,在参加平型关战斗中牺牲。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金子明由徐州西上武汉、宜昌,欲求“中央名义”(国民党)再行出发杀敌,却倍受冷落,无奈随大批难民去四川。1939年秋,金子明被国民党特务用汽车所害,撞死于万县,终年61岁。国母宋庆龄亲自为金子明主持了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