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为了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卫健人默默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守护着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守护着每一扇窗后的万家灯火…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今天呢,就讲讲与大连、沈阳人民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阜新白衣战士的感人故事。
2020年的凛冬岁末,当大连、沈阳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一时间,疫情的消息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
按照省卫健委统一部署,12月22日,阜新市卫健委选派10名检验医疗队员组成核酸检测医疗队驰援大连庄河;1月6日,又迅速调派4名流调专业人员组成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赶赴沈阳市协助开展流调工作。
在这次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双城战“疫”中,阜新医护人员用凡人善举铸就医者本色,彰显大爱情怀。
再战新冠 使命必达
此次阜新派出的10名队员均为我市医学检验领域的业务骨干,今年7月曾作为支援大连检验医疗队奔赴大连庄河,积累了丰富的检测经验,此次依旧是原班人马出征驰援大连庄河。
但这次启程,对于队员刘磊来说心中多了一份特别的牵挂,因为家里二宝刚刚满月,妻子还在产后恢复期,面对家人尽管有太多的愧疚与不舍,但疫情面前,在医务人员的字典里绝对没有“退缩”二字!他告别了襁褓中的女儿、产褥期的妻子、幼儿园的儿子,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驰援的征程!

和刘磊一样同样放不下心中那份医者责任的还有队员任广宝、安佳强,任广宝的爱人怀有身孕7个多月、90后的安佳强在父母眼中还是个长不大的 “孩子”,他们也主动请缨,再次穿上“战袍”,默默而坚定地担起重担。

阜新援大连庄河核酸检测医疗队到达目的地当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队长沈宗坤与队员们心中有着共同的信念: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压缩到最短,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来应对这次核酸检测任务。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在刚刚到达庄河的前几天里,队员们全心投入在工作中,实行的是每24小时两班倒工作制。由于队员们主要负责密切接触者和筛查人群的样本检测,任务异常艰巨,因为集中采样,标本基本下午才开始陆续送到,这就意味着队员们晚上的工作强度更大,一夜基本不休息。累了、困了他们就相互鼓励着、坚持着。因为,他们心中有个信念:“绝不让一个标本过夜”!

对于“毫无定数”的密接标本,多少个夜里,队员们有时候刚刚回到休息区,就又要穿上厚重的装备重新进入实验室。他们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班次等方式准确、快速、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的核酸检测任务。
日复一日,他们不是在核酸检测室,就是在去核酸检测室的路上,大家加班加点,只争朝夕,神经不能有任何的松懈,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的标本。虽然食堂定时定点送来饭菜,但几乎没有哪一天,大家能够按时吃上热乎的饭菜。

19天的时间,勒痕印在脸颊、汗水湿透肩背,这些早已成为队员们的工作常态!他们用信念和毅力坚守,一幅幅定格的画面里,就是他们并肩逆行的最美身影。
这封感谢信来自沈阳市疾控中心,信中对我市疾控专家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风雨同行 感谢有你

1月6日19时,一辆救护车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出发,车上载着阜新驰援沈阳的流行病学调查队的4名专家史恒越、李秀菊、杨勇、高颖。4名队员到沈后,便下沉到新增疫情集中的铁西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溯源等工作。
在铁西区,他们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与当地疾控专家协同作战,与病毒短兵相接,每天比对的轨迹都超过1000条,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有一名在国外一直被隔离的医务人员,刚回国全家又进入了集中隔离宾馆,情绪非常烦躁,李秀菊在进行流调工作的同时,像朋友一样给予这家人安慰和帮助,终于获得这家人的理解和配合,流调工作顺利完成。支援沈阳的流调队员们以高超的业务水平,无私的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各市同行对阜新疾控人的认可,为沈阳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阜新力量。
肩负使命光荣出征,不负重托平安回家。
战疫一线上,阜新卫健人的出征、守护,让人民群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再次见证了温暖、见证了勇气、见证了坚守、见证了力量。他们以风雨同行、守望相助的医者大爱,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为保障人民健康贡献了卫健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