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模糊视线 大爱无怨无悔
每天全情投入的工作,让时间过得飞快,结束全部工作下来,时间已经到了凌晨2点多,仅仅休息两个小时,凌晨4点大家又重新整装,迎接新一批隔离人员的到来。由于休息时间太少,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医务人员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只有三小时!有的同志患上了感冒,但一样轻伤不下火线,穿上隔离服,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
零下25°! 身着单衣履职把关
在接到了承担留观宾馆防控任务之后,市二院(妇产医院)迅速成立了5人工作队,当天便入驻定点酒店,投身于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因为需要,他们逆行走上“战场”,小心翼翼藏起内心的畏惧,全力守护每一位隔离者!
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危险和疲惫的考验,还要面对严寒。每个人没有想到,极寒的天气,那保护生命的隔离服让医护人员遇到了冰火两重天的痛苦。由于室内温度较高、隔离服不透气,在室内工作一会,汗水就会湿透隔离服内的手术衣,工作下来,手术衣都可以拧出水来。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经常到室外接隔离人员,为了更快的完成交接工作,她们常常是里面穿着湿透的手术衣,外面穿着隔离服就跑到室外。在交接时,寒风瞬间就会和身体零距离,即使听着都会感觉浑身发冷。而这些白衣战士,就是要在这样零下20几度的严寒工作半天,回到屋内已经冻得抖成一团。
在这里,他们面对的不是病人,要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得赢得隔离人员的理解和信任。隔离观察人员情况复杂,有焦躁不耐烦的、有恐惧不安的、有慢性病需要买药的……他们就把自己化身成一名优秀的疏导员、合格的消毒员以及贴心的服务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及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和咨询。
这些医务人员连续奋战,无法回家,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更是常态。没有人知道他们有多难,但他们却从没怨言,他们知道,坚守在这里,他们就是一道关,背后是人民、是生命、是平安。
全天候满负荷 做好“硬核”保障
市中医医院留观宾馆应急小组自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就一直处于备战状态,当医院再次接到承担留观宾馆医疗保障任务的通知后,应急小组没有犹豫,立即集合,迅速入驻宾馆,投身到紧张的医疗保障工作中。
在这里,有从留观宾馆组建就一直坚守、多次“出征”的转业老兵;有55岁可以选择镇守“二线”,却依然投身一线,并获隔离人员点名表扬的老同志;有医生、有护士、有机关工作人员...他们跨越科室、跨越年龄,凭着隔离衣下单薄的身躯却担负起最脏、最累的工作任务。
医务人员要负责进出人员信息登记、安排房间、公共区域清扫消毒、防疫物资管理协调、突发状况协调处理、给隔离人员配送餐饮、运送垃圾等各项工作,每天早上6点开始,常常要忙到第二天凌晨才能休息。遇到半夜接收隔离人员,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甚至通宵也是常有的事儿,忙完时,经常已经累瘫在地上。从进入隔离宾馆开始,保障组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电话始终没断过,一天最多的时候一个人接到140多个电话;隔离期间集中观察人员隔离久了,难免心情烦躁,工作人员建立微信群,通过聊天、唠家常的方式缓解隔离人员的心理压力。
全天候满负荷的工作,他们毫无怨言,他们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坚决守好隔离点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保证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硬核保障!
纸短情却长 隔离不隔心
让工作在隔离宾馆的医务人员感到暖心的,还有很多隔离人员写来的感谢信。信中表达的是感谢,是信任,更是一份浓浓的爱的回馈与祝福。
“感谢医护人员十四天的照顾,感谢你们的‘牺牲’和付出,所有的感恩铭记于心。”这一封封来自于大连返阜学生们的感谢信真情流露,饱含感激之情,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了工作在隔离宾馆的阜蒙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
在隔离点,消毒、测温、医学检测等工作是医务人员必要的“硬防控”,同时做好贴心、周到的“软服务”更是医护人员的共识。送饭、买药物、展开心理疏导、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对有基础病的老人重点关注、整夜陪守,24小时总值电话随叫随到……一系列暖心举动,让隔离点的 医疗保障有了温度,更使许多隔离人员备受感动。
写感谢信,几乎成了隔离人员在即将解除隔离前最朴素的表达方式。“收到大家写的感谢信,我们心里都暖暖的,三言两语都是感动。得到大 家的肯定,我觉得这些天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所有在隔离点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共同心声。
在这个少有人知的抗疫战场,在这个许多人听了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场所,他们临危受命、在此集结。在他们看来,能让返阜人员感受到家一般 的安心与温暖,体验到有序、安全和周到的服务,就是自己努力工作的最大价值。
在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生死一线,但这里,却是城市疫情防控的“保护屏”,他们用温暖守护成为了隔离战线的暖心“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