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热情,解答问题认真细致,我们非常满意。”日前,市民宋大爷和老伴儿到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咨询医保异地调转事宜,工作人员不仅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还热心为他们出具了城乡居民参保凭证。临走,两位老人在叫号小票的背面写了这封质朴又简短的“表扬信”。
宋大爷的经历只是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画面中常见的一幕。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市医疗保障局自2018年12月组建以来,围绕异地就医管理、窗口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经办质量、推进“一网通办”等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从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入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经办业务,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1月4日,是元旦后上班的第一天。8时许,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一楼的业务大厅便开启了繁忙的一天。测体温、登记、叫号……20多个窗口同步开放,从参保登记、缴费核定到基金分配,从审核报销、资格认定到信息变更、异地转诊,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办事群众办理各项事宜。作为全市最繁忙的窗口单位之一,这里平均每天有500多人次的办事接待量,要接听500多个咨询电话。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市医疗保障局从提高优化“软件”服务、深化落实“硬件”服务入手,切实打通医保便民惠民“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业务办理大厅看到,这里在明显位置设置了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公示、爱心坐椅、自助叫号机、自助查询机、便民复印以及无障碍通道、拥军窗口等多种便民设施和窗口,办事群众渴了有水喝,看不清有老花镜……温馨的服务环境让人感觉到家的舒适感。为了让办事群众“当日事当日毕”,这里调配业务骨干充实到窗口服务,通过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努力做到不让群众“白跑腿”。
“以前去排队缴费,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真是太方便了。”说这话的是通过手机轻松完成医保缴费的市民陈松。这要得益于“智慧医保”的推行。为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市医疗保障局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升级改造了“阜新医保”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医保资讯、政策法规、便捷服务三大板块,在线咨询、在线办理等功能让百姓问事、办事更加轻松和便利。同时,在阜新市政务服务网上开通了医保事务网办模块,市民参保登记、信息变更、异地安置等多项业务都可以在电脑上轻松“搞定”。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服务实现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群众安全的“双赢”。在离市区较远的清河门区、新邱区,设立了医保经办机构,方便当地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办理医保业务。对地处偏远、行动不便的参保人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大病慢病认定期间,医保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和医疗专家到贫困患者家里入户体检、鉴定,把医保业务服务“窗 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炕头上”。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业务大厅为群众办理业务10万余笔,提供电话医保政策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线上办理各项医保业务人数超过10万人,有效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异地就医为市民问诊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为加快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市医疗保障局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材料及备案流程,减少办理环节和办理手续,并提供窗口备案、网上备案等多种服务渠道,实现了即时办结,即时生效,大大方便了参保人便捷就医。目前,跨省住院直接结算工作已全面推开且运行顺畅,跨省门诊结算联调测试工作正在测试中,不久便可实现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跨省个人账户直接结算。同时,“一网通办”工作正在不断推进中,政务服务事项的认领和维护工作已顺利完成。
医保服务连着千万家,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医疗保障是群众健康的“保护伞”,也是患病参保人员的“定心丸”。医保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继续本着“群众无小事,服务为第一”的理念,不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为全市广大参保群众、企事业单位和“两定”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医保经办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医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