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作为重要的智慧生产机构,是一个城市思想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标志。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阜新推进转型振兴的“助推器”。
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为我市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建的新型智库,主体依托于辽宁工大以及2013年成立的辽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几年来,研究院整合学校管理学科和人文社科优势资源,构建了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并在资源型城市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土地复垦与土地流转、技术创新、资源生态保护立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汇聚高端人才,取得丰硕成果
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和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遴选40位科研骨干成立研究团队,研究人员来自辽宁工大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学院,是对整个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进行的整合,其中教授20位,副教授15位,讲师3位,博士研究生9人,职称结构合理,研究人员具备一定实力。科研团队借助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全部力量,科研管理机构健全,调研力量强大。
本着立足阜新,放眼辽宁,秉承“打造高质智库、服务阜新转型”这一宗旨,研究院切准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研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研究、社会转型研究、政府治理创新研究、转型经验研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6个方向积极开展多项合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科研项目方面,获批或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获批或完成省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举办高水平国家级会议1次、省级会议3次,学术团队学术讲座50次、学术交流30多次,参加国内外会议交流20多次。
求实创新,提供高水平决策与咨询服务
阜新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衰。辽宁工大地处阜新,见证和参与了这个全国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过程。
研究院全体成员全力做好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打造矿坑综合治理成功范例,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新路子。
实施战略合作,积极发挥资政服务功能。2019年6月,省发展研究中心与辽宁工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推进“辽宁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要合作方向,建立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机制。完成了《新时代辽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研究院负责人周志强教授代表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以《生态、产业、民生深度融合——实现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的思考》为题向省汇报,其中部分建议得到充分认可。研究院教师针对阜新转型、围绕阜新经济社会建设提出的资政建议多次在《阜新社科参考》上发表。
绿色矿山治理研究初显成效。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矿山治理进程,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着力开展绿色矿山治理研究。研究院承担辽宁省教育厅课题《阜新市绿色矿山治理研究》、辽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重点课题《辽宁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成效评价体系研究》等省级项目。
升级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按照省自然资源厅要求,研究院依托辽宁工大,在校党委书记梁冰教授的带领下,积极申报建设“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协同攻关”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一流科学研究机构,突出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突出为全省自然资源核心职责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监管、保护利用中引领支持的基础性作用,以矿产资源调查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聚焦辽宁省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技术研究、绿色勘查与绿色矿业技术研究、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恢复治理及辽西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研究等科技创新领域与方向,形成支撑引领东北地区及辽宁地区省矿产资源,矿山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实现社会、生态、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植根于阜新这片热土,把服务阜新、推动阜新转型振兴作为最主要目标。在“十三五”收 官、“十四五”谋篇布局之际,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聚焦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现实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决策与咨询服务,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辽宁一流、全国知名”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