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消费者在享受新年团聚喜悦之时,不仅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疫安全,更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为了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得到切实保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四大陷阱”。
一、警惕“砍价”陷阱。许多消费者在朋友圈或者社交群看到亲朋好友发过的帮忙“砍价”信息,从几元的零食到几千元的手机,再到万元的相机,号称“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砍价’至0元,即可免费获得该产品”。一些“热心肠”消费者在看到朋友发此类信息后,不加思索就点击了“砍价”键,并留下了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由于帮助这些消费者,有的会经常收到骚扰短信,而短信中还包含病毒链接,有的消费者手机中的钱财会被直接盗取。
二、警惕“红包”陷阱。为了活跃节日气氛,派发红包游戏是新年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有些消费者都会在各种微信群中、网络上抢红包和领红包,大家普遍认为抢红包和扫红包是比较安全的,但却不知有些红包被不法分子加了“木马”软件,消费者点击领取后,支付密码就会被窃取后修改,不法分子就会将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资金转走。
三、警惕“扫码”陷阱。超市、购物中心、小区门口等场所,有时会出现一些扫码注册会员即可获得优惠券、牛 奶、食用油、鸡蛋等礼品活动,但这些“赠送”需要消费者关注微信、提供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家庭住址、点头视频及眨眼视频等信息资料。这类新型诈骗披着“扫码送礼”的外衣,实际是为了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骗子利用获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
四、警惕“不明链接”陷阱。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时常会收到一些陌生短信、彩信、邮件,由于无法识别链接的真假,消费者应尽量不要轻易点击这类链接,防止病毒侵害。消费者要有“天下无免费午餐”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所有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资料的活动,请谨慎参与,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盗用,高高兴兴欢度新年。
节日期间,如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一定保留好各项消费凭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热线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