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十三五”期间,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战略思想,抢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积极争资金、上项目,完成投资约25亿元,连续4年获省农建“大禹杯”,为全市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5年,是水利改革稳步推进的时期。在防洪减灾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洪水风险管理制度、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制度等系列制度。细河城市段堤防全面闭合,柳河、绕阳河等大江大河防洪标准显著提升,建成雨量站、水位站等信息采集点401个,安装180套报警器、225套预警广播,防洪抗旱减灾各种措施进一步完善;在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不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缩减办事期限。
这5年,是水利建设成果较好的时期。细河城市段治理、农村河道治理等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诸多水系景点已成为当地群众早晚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和亲水平台的典范;继续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直接受益移民9335人,建成271项道路、桥涵、水源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辽西北供水阜新配套工程即将完工通水,新增日供水能力24万吨;完成应急度汛和水毁修复工程21项、建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5处,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进一步加强,我市防汛减灾能力全面提升,确保全市防洪安澜。
这5年,是水资源管理最有力的时期。紧紧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控制体系,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考核考评机制和督导检查等具体措施,确定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均符合国家和省控制要求。据初步估算,全市用水总量每年下降8%以上,查封自备井268眼,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115起。
这5年,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民生水利实惠最多的时期。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80处,18万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不断强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小型农田灌溉工程1185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18万亩。这些直接惠及民生的水利项目,为确保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全面脱困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5年,是水利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面加强建设管理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全面加强防汛抗旱应急减灾各项工作,科学防范局部地区的洪旱灾害,战胜了“利奇马”“巴威”等强台风造成的强降雨的袭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实施依法治水、管水、兴水。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涉及水利问题整改,开展水利领域“扫黑除恶”行动,维护水事良好秩序;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出台工作方案、建立组织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开展河湖“清四乱”,实施“一河一策”,强化水生态修复,不断促进水生态文明程度提升;全面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全面加强水利资金管理,确保各项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加强,为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抬头绿意盎然,低头清水潺潺。回望“十三五”,一项项兴水利民的务实举措,让一渠渠清水犹如琼浆,流进千家万户。
民生期许殷殷,治水未有穷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开放前瞻的广阔胸怀,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构建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不断谱写阜新水利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