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阜蒙县泡子镇代屯村,问起村民今年村里有啥新鲜事时,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起了面对今年旱情,藜麦帮助村民增收的事情。不少村民更是赞叹地说:“这藜麦,真厉害!”
说起这藜麦的“神奇”之处,村民赵洪泽告诉记者:“今年夏天最旱的那段时间,村北面的山坡地上玉米、花生都打蔫了,可这藜麦好像一点没受天气影响,不仅长势好而且也没什么病虫害,那红红的一大片,看着就让人欢喜。咱也是头回见这种植物,在苗期就能当菜吃,穗长成后还能当粮吃。藜麦的经济效益也挺好,一亩地达到400斤的收成比亩产1500斤的玉米多收入近千元。”村民柴秀杰接过话茬说:“这藜麦不仅不怕旱,据说营养价值还高呢,有很多注重健康饮食的人专门买藜麦。今年秋收后,我们村‘第一书记’白洪志带着加工好的藜麦到市里参加了全市秋季农特产品展销会,听说特别受欢迎,卖得可好啦。”
村民所说的这种既好吃又好看的藜麦,是去年5月由沈阳农业大学派驻代屯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白洪志引进的。这种作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好管理,耐旱抗寒,而且经济效益比种植玉米、花生等传统大田作物提高不少。
据了解,两年前,白洪志响应省委号召来到阜蒙县泡子镇代屯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他走屯入户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了解到当地“十年九旱”的气候情况以及村里农作物品种单一,村民收入少,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后,白洪志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向上级进行了汇报。依托沈阳农业大学在农业技术领域的科研优势,在学校的支持下,白洪志顺利引进国际市场热销的藜麦作物进入代屯村,进行了几轮试种后,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藜麦富含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同时,它还是一种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藜麦具有抗寒耐旱的特性,喜好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别适合在辽西北山坡地种植。今年,代屯村通过对村民宣传讲解和积极动员,种植了100亩地的藜麦,面对夏季的旱情,藜麦喜人的长势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坚定了村民的信心。
对于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村党支部书记孙志杰告诉记者:“白洪志引进了藜麦这个种植项目,经过去年试验,适合我们村的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面对今年的旱情,种植藜麦带来的各项优势十分凸显,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干劲和信心。现在我们村可以生产藜麦米、藜麦茶和藜麦面3种藜麦农产品,种植户每亩地能增收1000块钱。目前,村里已经成立了合作社,预计明年可扩大种植规模到500亩。同时,村里还会认真研究藜麦加工产业链的发展路线,积极延长藜麦相关产业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全村致富道路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