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都有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奉献者。他或许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扎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用满腔热情履行着肩上的责任,用行动谱写着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清河门区河西镇卫生院院长左福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却并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
1996年,左福毕业于市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对医学的热爱与执著打开了他从理论跨越到实践的那道大门。爱钻研,肯思考,对医学事业忘我的奉献精神,使得他决心成为一名医生。
奋斗是生命的底色。河西镇卫生院2009年兴建,2010年秋季竣工,经过层层选拔推荐,终于拟定了人选,左福成了这所新建卫生院的第一任院长。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下定决心要认真办好这个卫生院。很多年过去了,卫生院从一开始的门庭冷落到现在的造福民生,奉献社会。
“生活上要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知识上要永不知足”是左福的生活理念。工作后,他仍然不忘学习、积极进取,先后取得了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及临床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双资格。在医学上,他学兼中西,精益求精,在中医学术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临床经验迅速积累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西医功底的锤炼,利用中西医各自优势,结合临床实践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
在基层工作的这些年,左福发现,很多慢性病患者的病情严重大多是失治误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使得病情一再延误。在初期的时候得不到及时诊治,许多慢性病、不可知病,患者自我感觉身体无力、疼痛,但现代仪器尚查不出病症的迹象。而中医的治疗手段多样,在初期的时候可以通过诊脉等方式来进行早期识别,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左福决定把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中医药上,将中医作为卫生院的特色,让中医的现行价值弥补西医的不足,让更多人了解相信中医治疗。当然,要想发展中医,也离不开真正的中医人才,左福也一直在致力于培养中医药方面的人才,努力争取扩大中医的影响力。
在中医药的费用方面,左福力求让百姓在享受到高疗效的同时又能看得起病。卫生院的中医药采购来自素有“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又控制了价格,真正做到了让百姓切实得到实惠。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在防护器材短缺、人员不够的情况下,左福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辖区7个村13家卫生室医护人员参与疫情布控,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了解病情,及时上报患者情况,齐心共筑防控墙,严防疫情输入。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身体难免疲惫,免疫力也会受影响。为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左福特意研制了一张中药配方,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为主,熬制了400多副中药汤剂送给战斗在一线的防控工作者,一袋袋药剂,在严寒的冬日里带来融融暖意。
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障碍”。多年来,左福与病人之间构筑起了信任的桥梁,用耐心细致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获得病情的反馈,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在治病之余,他还向患者传授防病及康复的健康知识,同患者不讲专业术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耐心为患者解释病情,做好健康指导和心理安慰,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关爱的搀扶,都是一剂对症的良药。除此之外,在市科技局组织举办的科技大讲堂上,左福给社区居民作了健康专题讲座,就中医养生概念、保健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与社区居民进行亲切互动,解答问题,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
诚心、爱心是左福的做人准则。每次遇到等在大厅里行动不便的患者,他都会从楼上下来为患者查看病情,需要辅助检查时,他便会帮助家属搀扶患者或背或抱或抬担架,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当患者遇到特殊困难,没钱治病时,他便会自己花钱赠送一些必须的药品给患者,当患者治病钱带不够时,就主动借钱,并嘱咐患者不用忙着还。患者问“时间长忘了咋办”,他总是说,“忘就忘呗,没事!”
左福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全力守护一方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倾力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卫生院。他用真诚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事,激励大家团结进取,以优秀的组织能力领导全院职工将卫生院发展壮大,提升服务能力,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