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走进海州区中华路小学。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身体力行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在海州区中华路小学南校区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学生踊跃参与。
此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第二站走进阜新,为阜新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中,阜新坚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全面夯实学校教育基础,鼓励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其中,化身生活垃圾分类先行者,带头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引领生活新时尚成为社会新习惯。
小学生抢先学习
“欢迎小朋友们来参加今天的特别活动!”在中华路小学南校区会议室,由省住建厅组织开展的此次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主持人以“提几个小问题”的方式为这场活动预热。
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刚升入一年级的“小豆包”竟然已经具备丰富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对主持人提出的各类问题几乎对答如流,且准确率很高。如“一次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一题,一名起立回答的小学生脱口而出“其它垃圾”。“能准确答出这个问题,说明对相关知识有着相当了解。”主持人点评说:“起码还要知道含有重金属的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才能明晰区分,进而准确回答。”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3个生活垃圾分类小游戏同时开场,其中之一是由4位志愿者分别身穿红、蓝、绿、黑4种颜色服装,并在身前放置对应颜色的微缩分类垃圾桶,参与学生识别模拟垃圾、分类投入箱内。记者发现,多数学生能做到准确分辨垃圾类别并正确投放,做对收获的奖品捧在每个人手中。
“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从小做起有必要,带动家人更重要。”活动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趣味游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们传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树立绿色生活意识。
中学生抢先实践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利好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不仅能把“放错地方的垃圾”充分利用好,最终还能收获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复合红利。作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一个落点,目前我市已有学校起步探索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倡导学生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来一场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初体验。
日前,记者在午间就餐时段来到市高中食堂看到,荤素搭配的餐盘已由食堂工作人员提前摆上学生餐桌。午间下课后,学生进入食堂分散就餐,工作人员则立即推着装有各类餐食的车辆在餐桌间循环走动,遇有说明某样餐食不够的学生就随即为其添加。用餐结束,记者走访了一圈看到,学生餐盘基本没有剩饭剩菜。
“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共4类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厨余垃圾在校园垃圾中所占比重较大。”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减少厨余垃圾产出量,校内食堂采取多次送餐方式,饭量小的女生首盘餐食就够,而饭量大的男生后续按需补充,既确保满足每名学生所需,又实现厨余垃圾明显下降。
无独有偶,我市一些实行学生午间教室用餐学校也在开展同类实践。比如,班级成立“光盘行动”检查桌长,监督学生是否将餐盒内的饭菜吃光、桌面是否清洁等,还要求餐后餐盒须经教师检查“光盘”合格后,方可投入垃圾桶。
中小学抢先行动
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今年我市颁布了《阜新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年末前实现我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各县区至少有一个街道基本建成分类示范片区。同时,明确提出除了公共机构要率先示范外,还要切实从娃娃抓起,引导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其中。
为此,全市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为生活垃圾分类这一生活新时尚加速形成,为建设生态宜居阜新贡献“教育力量”。基于第一步是知道生活垃圾分类、第二步是学习如何进行分类的认识,各中小学与创卫工作相结合,在板报、显示屏上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语露面频次,营造浓厚氛围。依托班会、科学等相关课程普遍开展了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比如通过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课件,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垃圾收集的方法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等,使他们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时,部分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并带动更多家庭、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参与,做个环境保护的先行者。
阜新学校还组织学生深入小区等,做“生活垃圾分类小宣传员”,帮助更多人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在阜新尽早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