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纸壳需要注意什么?投放过期药品是否应该带包装?一次性电池到底投进哪个分类垃圾箱才对呢?……
11月18日,省住建厅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团来阜开展宣传活动,专业宣讲员对市民关心的诸多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给予权威解答。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正在我市有序推进,4种颜色分类垃圾箱已在一些小区陆续上岗。对于市民来说,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相应意识十分必要。
现场:宣讲会上座无虚席
“生活垃圾分类是大好事,也是新时尚,好处太多了。我想把知识学到手,给居民们带回去,把实用知识向更多人传递。”提前到达宣讲会场的海州区西山街道院东社区工作人员说。当日上午,距9:00宣讲会开始还有十几分钟,阜新市住建局的大会议室已经座无虚席。
为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促进群众良好习惯尽早养成,省住建厅组织开展了此次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并于第二站来到阜新。当日上午,我市25个市直部门及县区、街道、34个社区的相关人员齐聚宣讲会现场,聆听专业宣讲员对我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我省生活垃圾分类的进展情况及生活垃圾分类全面知识进行的系统介绍与详尽解读。两个小时的宣讲过程中,现场听不到一丝声响,与会者专注听讲,不时记录、拍照。
下午,宣讲团成员及志愿者先后来到海州区中华路小学南校区、千盛百货,通过组织趣味游戏、发放宣传资料、指导扫描添加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向学生、市民传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树立绿色生活意识。
进展:部分街道将成示范
眼下,细心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4种颜色分类垃圾箱已在阜新的一些单位、小区全新亮相,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按照全省部署并结合本地实际,阜新正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阜新正式颁布了《阜新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年末前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各县区至少有一个街道基本建成分类示范片区。此次宣讲活动也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先让社会各界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有关情况,进而掌握方法,学会如何分类。”
据介绍,根据统计,年人均产生生活垃圾约300公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垃圾产生量还在逐步增长。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既有必要,更有好处,不仅能隔离有害垃圾,避免环境污染,还能提高混杂其中的可回收物利用率,把“放错地方的垃圾”充分用好。通过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放、运输、处置,最终将会收获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复合红利。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于1990年在北京出现雏形。我省于2016年出台有关方案推进此项工作。
延伸:如何分类窍门不少
在海州区西山附近的一个小区,记者看到一组分类垃圾箱。“今年安装的,居民们正学习如何使用。”参加培训的该区社区工作人员说,通过本次培训学到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也了解到国内外先行城市的分类运行模式,还知道了具体应该怎样分类,“回去积极指导居民用好分类垃圾箱。”
“知道这个事是第一步,学习如何分类是第二步。”此次培训的培训师介绍,分类垃圾箱一般由4种颜色组成,每种颜色垃圾箱上还有清晰标示。其中,绿色箱装厨余垃圾,蓝色箱装可回收物,灰色箱装其它垃圾,红色箱则装有害垃圾。生活中产生的菜叶、细小骨头投进绿色箱;未被污染的纸壳、玻璃、金属等可再利用物品投进蓝色箱;纺织品、用过的纸尿裤、一次性手套等投入灰色箱;废旧荧光灯、打印机墨盒等会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产生危害的垃圾投入红色箱。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准确掌握的生活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怎样分类、投放,细分起来就更复杂了。举例说,纸张应压平、纸壳应压扁投放;过期药品要带包装投放,食品则可分开纸质包装分别投放;一次性电池属于其他垃圾,充电电池含重金属,才是有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