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企业被迫按下“暂停键”。然而,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却逆势而上,不仅迅速复产复工,还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大金风电产业园各子项目的建设步伐。
逆势而上,“大金重工”的底气从何而来?记者日前采访了公司副总经理赵月强。
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对于“大金重工”来说,2020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发展同行的一年。
谈到如何在逆境之下实现强势突围,赵月强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这一次危机,“大金重工”上下同心戮力,牢牢把握市场机遇,用一系列行动在危机中创新提升,实现化危为机、破局突围的逆势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新邱区委、区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助力下,“大金重工”今年1—8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利润同比增长1015%。2020年,阜新基地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纳税1.5亿元,税收贡献增长300%。目前“大金重工”在国内已有阜新、蓬莱、兴安盟、张家口4个生产基地,均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全球最先进、单体产能最大的大金蓬莱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年产2500台套风塔进军“海上风电市场”和“海外市场”,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占到公司整体业务的20%。日前,“大金重工”成立了欧洲公司,并计划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两海战略”直取全球市场份额。
“大金重工”的枝繁叶茂,源于阜新这方“土”,新邱这个“根”。
“大金重工”于2000年在阜新市新邱区诞生,是阜新市走出的第一个上市企业。20年来,“大金重工”“力”出一孔,心无旁骛做主业,扎扎实实搞技术,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的企业。扎根新邱20年间,直接为阜新地区下岗职工安排就业近千人,周边产业链间接安排就业超过3000人,累计纳税超过10亿元;有力支撑了家乡的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把大金风电产业园建在阜新,就是立足家乡这个原点,以风场运营和装备制造为核心,以集群式的全产业链为方向,实现企业自我革新、提质升级,巩固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争做行业‘执牛耳者’。”赵月强说。
在阜新,过去只有风电运营商,而缺少设备制造商、运营维护商,没有形成风电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金重工”紧紧抓住这一波新基建、新能源大发展契机,打造大金风电产业园,就是要加快改变这种现状,深度挖掘风电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形成本地化产业,把阜新打造成真正的“风电产业之都”。
“‘大金重工’作为阜新市风电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阜新市优质的风力资源优势转换为风电产业优势。”赵月强说。
目前,大金风电产业园的各子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这4个项目中,风电叶片项目、新增200套风电塔架项目、风电大件运输项目在位于新邱区的阜新基地新厂区实施,年产3000套风电组件项目与位于彰武县的“永红机械”合作实施。其中,风电大件运输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其他项目将在今年8月至12月全部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逾5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安置就业超过2500人。
梳理20年来的产业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大金重工”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行,把一个单一钢结构生产企业,发展成国内一流的风电设备企业和新能源世界500强企业,创造了风电史上的神话。“大金重工”也从“阜新的大金”成长为“中国的大金”,并正在成为“世界的大金”。
谈及未来的发展,赵月强信心满满地表示,大金人有着“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天;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的勇气和追求,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金风电产业园一定会迅猛发展,促进本地化风电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进一步夯实我市风电产业基础,提高阜新整体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为阜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