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 —13日,由中国铸造协会、阜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彰武)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铸造协会管件与阀门铸件分会年会,将在彰武县隆重开幕。这是全国铸造硅砂产业真正的高峰论坛,而且连续四届在彰武县举办,绝无仅有。
10月26日 — —27日,由中国铸造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 —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将在彰武县举行。这是全国铸造行业规格最高、参与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牌赛事。
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是典型的风积沙,与湖沙、海沙、河沙一起,组成中国四大沙系。在湖沙、海沙限采禁采的大背景下,彰武县探明储量25亿吨的丰厚硅砂资源,优势更为凸显。彰武县年产硅砂近300万吨,已占中国铸造用砂总产量的10%以上。 大多的时候,流动的沙子都是随风而舞。更多的时候,彰武的沙子却是一片静默。这不是彰武的沙子丧失了肆虐的本性,而是在人们的顽强驯服下乖顺得低下了头,与彰武人达成一种难能可贵的和谐。 从防沙、治沙到用沙;从对立到统一;从视为灾害到变废为宝,放飞沙产业的梦想。这一切来自70多年矢志不渝的抗争、始终如一的坚持和逐渐形成的彰武治沙精神,也来自2017年那次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中国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连续四年,中国(彰武)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在彰武县举办。四年时光,彰武人民“以砂为媒,依砂兴业”,以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为方向,广泛而坚定的招商引资,使签约落地项目达到90个,其中:硅砂深加工项目10个,装备制造项目64个,高端建材项目16个。 联信硅砂、隆源砂业、奇想达等国内名列前茅的企业落户在这片青山绿水,使得彰武硅砂深加工在国内硅砂深加工领域异军突起。与此同时,以硅砂延伸为特征的装备制造及配套和高端建材生产也逐渐形成规模。河北、山东、山西以及辽宁的国内知名管件生产企业纷至沓来,在彰武兴业办企。 这就使彰武的硅砂生产彻底摆脱了单纯依赖资源、生产烘干砂等附加值低且对资源破坏度大的局面,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全国最大的高端铸砂和精品铸砂加工基地,并开始从产业集中、集聚向产业集群迈进。
近几年,彰武县以硅砂为媒,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良机,引进铸造、金属加工等企业,极大地延伸了硅砂产业链。
9月5日,虽然是周六,但在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却是一派繁忙的生产与建设场面。走进彰武县永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铸造事业部经理黄建军告诉记者,“一期工程的两条覆膜砂生产线、16条铸造生产线已经投产,实现硅砂、铸造、机加工、整机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造型机科技含量高,产品整机销往印度、越南等国家。”
与彰武县永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墙之隔,是辽宁春潮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压铸车间内机器轰鸣,只见一件件压铸件在生产线上“行走”,偌大的车间里却很难见到工人的身影,果然是智能化工厂的气派。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辽宁釜鑫科技、辽宁酷克维尔科技以及辽宁远方精铸三家公司,三家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分别展示了企业的“样品” — —铸铁珐琅锅。原来,这是国际市场上热销的新型炊具,而且价格不菲。年底, “彰武造”珐琅锅即可投放国内国际市场。

铸铁珐琅锅
砂工业 沙农业 沙健康 沙文旅
从防沙、治沙到用沙,彰武经历近70年的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转劣为优、变害为宝、独具彰武特色的沙产业发展之路。今天的彰武已经步上了砂工业、沙农业、沙健康和沙文旅四大领域相互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沙产业”就是发展以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配套、高端建材为内涵的“砂工业”;发展以提供绿色有机农、畜、渔、果产品为内涵的“沙农业”;发展以沙中药、沙制日用品和沙特色服务项目为内涵的“沙健康”;发展以沙地景观、沙地运动项目、沙地农庄及特色食材为内涵的“沙文旅”。沙产业的核心是以砂为媒,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这条新路子的探索是彰武县42万人民的孜孜以求,也是中铸协等国家行业层面对彰武发展的深切思考。中铸协把彰武确定为铸造用砂和铸造产业基地,从2017年开始,连续四年在彰武举办中国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并成立了中国首个“中国硅砂交易中心”。 2019年,中铸协推荐彰武代表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在德国铸造展会上发言,将彰武硅砂品牌推向了国际市场,使彰武铸造用砂在国内外铸造业中的声誉和影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