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明媚的阳光照耀着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从空中俯瞰,整洁的街路、清晰的边界林、蓝瓦红墙的牛舍……一幅小村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阿尔乡镇挺立在辽宁防沙治沙的第一线上,素有“大漠沙乡”之称。北甸子村正位于阿尔乡镇的西北面,是防沙治沙的核心区。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土地沙化贫瘠,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全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脚步。
原村党支部书记董福财以其独到的眼光和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带领乡亲们植树治沙改造故土,战天斗地保卫家园,终于让北甸子的父老乡亲从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挣脱出来,使这个原本默默无闻又生存艰难的辽宁边陲小村成了备受瞩目的“明星村”。
北甸子村党员干部继承了董福财的遗志,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治沙精神为引领,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断探索,寻找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致富道路。本着因户施策的原则,以沙棘种植、牛羊家禽养殖等作为北甸子村主要扶持项目,实现了每户拥有两个以上产业项目。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北甸子村敢立潮头,再次把脱贫攻坚的这面大旗高高举起,在 “牛人”担保“‘政银保’+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带动下,掀起了一股火热的致富浪潮。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桂香正坐在自家炕头翻看这几年来买牛卖牛的账本。记者注意到,从2016年8月引进第一批牛开始,每一笔交易都清清楚楚地记在本上,“原来我们家看病欠下了20万元的债务,这都多亏了李万权的担保,我们家才有本钱养牛,现在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月收入近万元,银行也有存款了,小康生活我们早就实现了。”陈桂香一边给记者翻看账本一边高兴地说道。
李万全和王辉都是土生土长的北甸子村人,面对“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的 现状 ,他们错位发展,改“ 植 ”换 “殖”,变散养为舍饲,带领乡亲们走养殖业这条致富之路,邻里乡亲们昵称他们为“牛人”。
村党支部书记白晓华说:“他们除了为贫困户在贷款上担保,而且还保牛苗、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保姆式’无偿为贫困户提供服务,不仅打消了银行和贫困户的顾虑,更使扶贫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达到了最大化收益,为贫困户找到摆脱贫困的新路子,已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益尝试。”如今走进北甸子,养牛已成为村里的一项主要致富产业,再加上权超肉牛交易市场的正式开放,其产业影响力辐射周边乡镇,促进了村里肉牛产业高速发展。
吴振东也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李万权担保带动下开始养牛,如今不仅自己养牛,还在权超肉牛养殖合作社打工,两份收入让他月收入过万,“现在农村政策好,只要你想干,村里帮你找出路,同时更感谢李大哥帮我担保,我只要负责把牛喂好,其他事不用愁。”吴振东开心地说。
产业选对了,小康就有奔头。为贫困户担保不仅使北甸子村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充分实施,而且实实在在地增强了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了村民们的创业热情,更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诚信意识和当地的信用环境改善,为新农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