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彰武县将迎来第四届中国(彰武)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论坛将创设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机会,搭建全方位招商引资、引智创新平台,共享最新业内动态和蕴藏的新机遇。
记者了解到,今年彰武联信金莹铸造材料有限公司的产 值 目 标 是3亿 元 ,预 计 较2019年有10%的增长;国内顶级专业致力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昆仑隆源”和“奇想达”两家企业以每天150吨石油压裂砂的产量加紧生产,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全省“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100个重点项目之一的辽宁西蒙铸锻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球墨铸铁管件一期工程建设接近尾 声 ,车 间 正在进行设备安装,9月末即将投产……
近年来 ,人们惊喜地发现,彰武这座位于辽蒙交界关键节点的县城,以沙为媒,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强势突围”,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硅砂深加工产业从小到大,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从无到有,已集聚了“联信硅砂”“天阳科技” “昆仑隆源”“辽宁西蒙”“永红机械”“辽宁春潮”等一大批硅砂铸造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还有“中泰广场砖”等利用硅砂为原料的高端建材企业扎根彰武。截至目前,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含板材家居)三大板块落户彰武企业达90余家。硅砂及铸造产业在全县工业占比中由配角变主角,成为拉动彰武县域经济的强劲动力,而且在全国硅砂及铸造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彰武人利用硅砂始于1957年,虽然有一个不短的发展史,却始终没有发育成熟。2013年以前,全行业产值不足全县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一。
唯有找到突破口,才能集聚后发优势,实现加速赶超目标。面对困境,彰武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沙(砂)产业为主导,走出一条具有彰武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不懈努力,彰武铸造用砂目前在国内铸造业中声誉和影响极佳,其理化指标决定其在铸铁和合金铸造领域属极品铸材,是其他砂源地产品所不能达到的,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在中铸协和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彰武县连续3届成功举办中国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迎来了铸造及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春天,构建了以承接和发展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和高端建材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为彰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装上了新引擎、注入了新动力,形成了沙产业发展格局。
彰武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戴春巍告诉记者,过去彰武硅砂因为缺少 知 名 度 ,好 产 品 只 能 卖 个“ 白 菜价”。随着连续3届举办全国性的铸造硅砂产业论坛,加强了彰武与外界的联系,让“彰武硅砂”品牌享誉全国,如今很多外地硅砂企业要反过来借着“彰武硅砂”的名气进行销售。
不仅如此 ,彰武县紧紧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机遇,瞄准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在龙头企业虹吸效应下,上下游关联企业纷纷落户彰武。“现在彰武招引的企业,从硅砂开采和精深加工延伸到铸造零部件,再到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都是国内一流企业,产业链基本补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戴春巍介绍说,“在铸造废砂处理方面,‘彰武联信’还有固废处理中心,可将铸造用废砂循环利用,做成再生砂用于铸造或建材,没有一点浪费。”
去年,彰武县围绕沙产业链条下游招商,瞄准了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目标,如今初步具备了轮毂、刹车盘、制动鼓等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条。今年又引进了铸铁锅等高端炊具产品,未来,彰武主推的拳头产品将是管件、玛钢件、炊具和汽车零部件类产品。
打好砂牌、走好砂路,这是彰武县依托资源禀赋,积数年之功打造的特色主导产业。从默默无闻的生产 ,到成为“ 中国铸造用砂产业基地”,并在全国基地中排名前三;从简单地卖原料,到硅砂、铸造、建材各矩阵齐头并进 ,逐渐向规范化、合理化进行转变 ,彰武在全国硅砂产业格局中,正从舞台边缘迈入中央。
转换旧动能,培育新思维。彰武县即将举办的第四届铸造硅砂产业论坛,将与第二届中国铸造协会管件与阀门铸件分会进行嫁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并充分发挥铸造用砂主产区的集聚效应,以硅砂、管件及阀门铸件产业交流合作为目标,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彰武正朝着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大踏步”转型,全力打造“中国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