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不再两脚泥,喝上干净、健康的自来水,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是阜蒙县苍土乡东苍土村村民和村两委最强烈最朴素的愿望,怎样实现村民和当地村干部的这些愿望,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成了驻村第一书记袁建国的当务之急,从2018年到现在他上下奔走,争取资金和项目,带领乡亲们修路、安装自来水、抓产业,村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村民们也树立起致富的信心。
2018年三月袁建国来到东苍土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 喝上自来水是多数村民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东苍土村原有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已有三十多年,年久失修,基本无法使用。饮水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袁建国清楚,靠本村自身的力量是解决不了这个大难题的,必须寻求多方帮助。他开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申请到了280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今年4月17日,大家盼望已久的自来水改造工程终于启动,再有一个月左右,村民们就可以喝上清澈卫生的放心水了。
东苍土村共有4个村民组,485户,16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户34人,大多是老弱病残户,为了让这些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袁建国和村两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的贫困户积极寻求脱贫途径。今年70岁的程永池老两口就是在他的帮助下靠养牛脱了贫。
和老程一样,村民王化明靠着养鸡、养羊,2018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口齿不清老王无法表达对袁建国的感激之情,就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墙上。“十一月凉兮兮,帮贫济困送棉衣,精制细做衣帽合体,穿在身上暖在心里----感谢焦裕禄似的好干部”!
东苍土村是一个只有几千元年收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为进一步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袁建国 与村党支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多方调查研究,积极寻求致富途径。最后,决定利用本村闲置学校发展果树种植与林下养殖相结合的项目。
扶贫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才能接地气,沾土气,才能走进贫困群众的心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直接感受是: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总结袁建国的扶贫历程,就是一句话“把自己变成村里人,扑下身子,干出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