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阜蒙县阔瑞羊毛毡子厂的院门,木质工具与绵软的制品相互撞击的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厂长李广文走出来,带着羊毛特有的膻味。一双粗糙的大手充满长年劳作留下的痕迹。他带领记者走进生产车间。两位工人正在用传统的工具对毡子进行脱水处理,那种声音就是在这里发出来了的。
说起阜蒙县阔瑞羊毛毡子厂的历史,里面处处凝结着村“ 两委”的智慧。今年55岁的李广文是擀毡子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五代传人,现在是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村委会副主任。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中,德一村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对策,想尽一切办法。既然有李广文这个“宝贝”,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大家的想法高度一致:建设一家羊毛毡厂。
李广文掌握的羊毛毡制造技术纯属手工,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掌握了。2020年初,羊毛毡厂建成了,修建厂房投资70万元,购买设备投资近20万元。李广文说:“我们村有养羊户70多户,羊存栏量5000多只,都是小尾寒羊。这种羊产毛量比较大。以前,养殖户还要想方设法将羊毛往外卖,有时遇到购买者压价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在,养殖户的羊毛随时可以送到厂里来,本着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原则,我们尽量给予他们满意的价格。现在,不仅本村的养殖户来卖羊毛,很多外村的养殖户也来卖。”
这家毡子厂生产中采用手工、半机械化制作床上毡子制品,每天平均生产毡子10平方米左右,产品最显著的特点是隔凉隔热。这种毡子刚刚生产出来,就得到了东北地区等买家的青睐,销路很好,每平方米售价400元,物美价廉,供不应求。
德一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反映好的“五个好”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党旗映红合作社,党员引领促扶贫”活动,党员干部积极引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调整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单产收益,带领农民增收。这个羊毛毡厂就是党员干部开拓思路,创新方式的结晶,是党员干部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样板之一。厂里今年预计实现村级收入40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人分红4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