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三尺讲台”融入“广阔天地”
——记彰武县苇子沟镇党委“第一副书记”金波
“别看人家是大学教授,与我们这些庄稼汉相处,一点都不生分,还特别接地气,跟他聊天,能帮我们打开思路,解开不少困惑。”苇子沟镇老人倪素华这样评价金波。
2018年3月,40岁的金波从大连交通大学派驻到彰武县苇子沟镇党委任“第一副书记”。虽然初到陌生的环境令他有些不适应,但当地热情的干部和群众让他倍感亲切和温暖,也让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户”有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于是,他很快就进入到工作状态,马不停蹄地走访入户,了解村民实际情况。
在大连交通大学工作的20年时间里,金波一直在给学生讲国学课。在入户走访时,他发现当地农民思想观念固守落后的问题很严重。于是他发挥自身的国学知识 优 势 ,免费在乡镇举办传统文化讲堂,讲授包括《中华孝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多部国学经典内容,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学习国学提供了条件。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大家感觉国学并不晦涩难懂,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开展文化推广,更多村民落后观念有所改变,整体素质和进步意识明显提升,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从以前的被动完成工作到现在主动干事创业,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金波还是一名职业规划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高考志愿报考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高考可以说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重要机遇,也是家庭摆脱贫困的重中之重。我愿意奉献出我的所有,帮助这些家庭和孩子充分把握住机遇。”金波说。
两年来,金波义务为当地100余名高考学生指导志愿填报,均考入理想的院校。他还培训了10名志愿指导教师,组建了一支彰武县高校驻村干部服务团队,义务为彰武县的高中学生指导高考志愿填报。
走访中,当他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向东的儿子在沈阳大学就读,但由于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困境时,他对这一户家庭格外的关心,拿出500元钱交给孩子,鼓励他安心学习,不要为学业担心。同时,联系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把他家的玉米全部收购。拿着1万多块钱,吴向东眼含热泪,感激地说不出话来。金波又联系沈阳大学,帮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帮助孩子完成学业。
通过深入基层工作,金波发现一些集体产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缺乏技术人员、雇工不用心等问题,导致集体产业项目亏损严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项目发展受阻的问题,他探索出“投资方、农业能手、乡村集体、贫困户”四位一体的“6355”农业产业项目股份合作发展新模式,即:投资方负责全部投资占股60%,农业能手负责生产管理占股30%,村集体负责政策扶持占股5%,另外拿出5%的股份用来引领贫困户。在此模式下,顺利成立了架子山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业喇嘛土村桮显玉合作社、振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并与大连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签订了蔬菜定向种植供应协议。通过这些试点,金波正力争探索出一个能够吸引社会资金,增强农业能手干劲,壮大集体经济和引领贫困户的共赢合作新模式,目前已初步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年,在金波的积极促进下,苇子沟镇还试种了20亩格桑花,尝试通过种植观赏花卉,打造美丽街道、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形成立体种植美丽庭院经济示范园。金波希望他的扶贫扶智计划能如同格桑花一样开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