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民生工程,也是德政工程,真真正正地解民忧、得民心!”人民大街排涝工程施工现场,以往饱受内涝之苦的东橡胶园小区居民纷纷点赞。
作为今年阜新市民生实事之一的市区防涝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现已全面铺开,将首批解决以往内涝状况较为严重的西山地区、人民广场周边排涝问题。本年工程告竣后,人民广场、人民桥北及西山市场、市体育场等内涝易发点位将自此无虞。
按照已确定计划,阜新市区雨污分流率在达到22%国家标准的近期目标后,远期雨污分流改造管渠总长将可达到80公里,雨污分流率达40%。
现场:匠心施工 居民翘盼
8月13日,又一个“ 桑拿天”,在人民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处的路面以下,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施工人员正在精心砌筑雨水沟砖墙,并不时仔细测量宽高,全力推动续建人民大街排涝工程进展顺利。 “为确保工期进度,高温酷暑天气劳作是很辛苦,但是为了不拖工期,哪怕天气再热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克服。”骄阳下,汗水顺着施工人员们的额头、脸颊滚落,衣衫全是湿的,但众人没有丝毫懈怠,“这项工程能让子孙后代受益!”
这项工程自4月中旬复工以来,施工人员们积极克服疫情、高温、地下管线复杂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以匠心精神、用“绣花”功夫将利当前、惠长远的民生工程铸成精品。“困难再多,我们也要把民生实事干好!”施工现场负责人说。 “2014年和2016年那两场大雨后,小区门外的新华路上全是水,大伙趟着没膝积水上班上学。”工程复工后,路口东侧东橡胶园小区居民格外关注,翘盼过上雨后积水不再堵门的舒坦日子! 夏季大雨过后,内涝影响出行。这样的场景,对市民来说是熟悉而尴尬的。近年来,本报曾多次关注过市区部分点位雨后排水不畅导致内涝的情况,也及时追踪报道了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城市短板所对此施以的积极有效对策。 例如,通过增建排水泵站、地下排水暗渠,破解了五龙公铁立交桥下大雨后积水灌满、人车无法穿行的困局;通过增设井口数量等措施,突破了新世纪广场的雨后排水瓶颈;通过在滨河路建成雨水收集系统,让雨水畅通无阻直排细河。 事实上,如同市区面积都是从小到大一样,市区基础设施也必然要经过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雨污合流排放设计的先天不足,加之人口聚集使排水管渠污水满负荷、硬覆盖增多使土地吸水能力削减等后天因素,直接导致雨后市区排水管渠无力承载激增水量,进而发生雨水倒灌、污水横流的“通病”。 针对市区内涝病症,我市坚持不懈开展辨证施治,以多种改造谋求排水改观。“改变雨水、污水同一管渠排放现状,建立雨污分流科学排水体系是治本之策。”前述负责人介绍,其具体指将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管渠分开收集、输送及处置,前者经雨水管渠排入河道,后者经污水处理厂加工达标排放,实现各行其道。 站在改善市区水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高度,以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加快推进市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今年实施项目共有两项,分别为续建人民大街排涝工程、新建保健街排涝工程。 这两项同被列为本年市政重点工程的工程项目分别以人民广场、西山市场为起点,采取新建雨水暗渠、管道、顶管等因地制宜方式收集雨水送往细河沿岸,再经两处雨水提升泵站直接排入河道。“施工中,既要根据路桥现状、已有管渠统筹安排,又要结合供水、供气等地下管线灵活调整。”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采取铺设管渠、改造提升排水泵站、加装一体化泵井等综合措施,彻底改变雨污管网混流、城区内涝状况,提高雨季排水能力和市区防汛能力,让城市不再怕雨,全面实现“雨水进河、污水进厂”的环保生态目标。 根据计划,我市市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将持续向纵深推进,一方面将陆续对部分主要街路建设、接通雨水管渠,另一方面还将进一步增建细河两岸雨水提升泵站,突破地表高差所致排水障碍,实现分流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此外,明确了市区新建街路全部预埋雨水管渠,细河、九营子河、高林台河等流经市区河流则一律严禁接入污水管路,推动城市环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迈向尽善尽美,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