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清通畅、岸绿景美,小区整洁干净、安宁和谐,市场规范有序、焕然一新……一座城,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进,使家园一点点美丽蜕变。
这里是我们生活的城市,精致、秀美;这里是我们用心呵护的家园,干净、整洁……今天的阜新,正在经历一场华丽转身,以全新的市容市貌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美丽与魅力。
创卫,正让阜新发生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阜新处处存在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到处是一片温馨美丽景象。
一湾清水,两岸绿树,波光粼粼的人工湖旁,一条红色的健身步道蜿蜒其中,分外靓丽……
每天清晨5点,家住新邱区荷花社区的朱大爷和老伴都会准时到益民公园健身“打卡”,徜徉在夏日的绿荫和花海里,他们或散步或赏景,不知不觉地在游玩中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实现了强身健体。
占地6.6万平方米的益民公园是新邱区最大的公园。随着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行动的深入开展,新邱区因地制宜积极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将益民公园重新进行了建设改造。健康、运动元素被融入公园的绿色景观和健身设施改造中。如今,来到益民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健康主题公园标志牌和院内设施示意图。按着标志牌指引进入园内,沿人工湖,一条红色的健身步道蜿蜒向前,与一旁的绿色景观相得益彰,令人心旷神怡。步道全长860米,沿途每隔100米设有距离标志、健康宣传板及控烟标志,让市民在散步休闲的时候学到健康知识,提升了健康素养。公园内树木繁茂,环境清幽,鸟语花香。沿着健身步道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放松心情,不知不觉已行走数圈……
除了健康步道,游园内健身器材、锻炼场地、休息场所一应俱全。无论是空气宜人的早晨还是凉爽的傍晚,游园内弥漫着健康快乐的气息,打拳、跳舞、唱歌练嗓…… 随处可见市民锻炼的身影。
新邱区益民公园建设改造是我市在创卫进程中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的一个缩影。新一轮创卫工作启动以来,为了给市民营造良好环境和创卫氛围,我市积极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建设,为人民公园、三一八公园等景区精心设计制作安装各类标志牌,公园简介及游园须知等,让游客进园一目了然。设计制作安装了健康教育宣传牌和创卫宣传牌,定期更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据统计,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住建部门制作安装各类健康标志、创卫宣传等宣传牌50余个,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公园品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市民强身健体的热门“ 打卡地”。一块块崭新的标志牌让广大市民在游玩、散步、健身的过程中了解创卫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包颖 摄影报道
太平区:“小红帽”清理垃圾3200吨
近日,在太平区各处,涌动着一批批“小红帽”,他们中有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区直机关干部,有职能部门的专业指导团队……他们同心协力,整治旱厕、清理废品回收站、清除杂物垃圾、规范车辆停放,成为太平区“创卫”热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推进国家卫生城创建,太平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疏堵点”“解难点”,推动全区创卫工作落实落细。各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头戴“太平区党员志愿者”小红帽,勇挑创卫重担,争当创卫先锋和主力军。
记者所到之处,群众对“小红帽”赞誉连连——
“以前城里和城乡结合部的旱厕啥样啥味,想起来都‘上头’。‘小红帽’挺给力,城里旱厕一个不落地全拆除,还给了村民补助”;
“以前铁路沿线杂草垃圾随处可见,‘小红帽’分片分区地清杂草、除垃圾、平坑洼,还运出去好几大车废沙子,现在的铁路沿线干净多了”;
“在创卫工作中,小区环境卫生是咱居民最关心的事,还得多谢这些‘小红帽’,干起活来是真卖力气,拔杂草、除小广告、给垃圾桶‘洗澡’、喷洒灭蝇药,连清运垃圾的手推车都贴心地加盖了苫布,这样整洁的小区才是我们向往的美净优家园”。
太平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区拆除旱厕94个,增设封闭垃圾桶1020个,清理铁路沿线杂草垃圾3200余吨,清运街路建筑垃圾87260立方米。创卫工作不仅让全区环境旧貌换新颜,也提升了社区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除了身体力行地进行创卫宣传,各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还把《创卫宣传手册》赠给了社区、服务对象、家人和亲戚朋友,引导大家共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打造干净有序的生活环境,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助力添彩。
记者 那宁宁 摄影 马志宇
清河门区:梳理整改53个问题
“大喇叭、小广播,天天都说着‘创卫’的事儿,我们商户闲聊时也说,政府这是动真格的了,你看脏乱了20多年的北山农贸小市场也干净整洁了。”土生土长的清河门人王先生见证了北山农贸市场的岁月变迁,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小市场脏乱难题一直存在。而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全区卫生情况大改观,家门口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早市摊位集中在固定区域、背街小巷路面硬化全覆盖、公厕旧貌换新颜、违章违建全部拆除、占道经营依法取缔……今年2月份以来,在原有创卫工作基础上,清河门区按照市委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重点,历时180多天,68家部门、单位精准认领创卫责任区,分片包干。在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城乡环境卫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北山农贸小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全区1000多名群众参与了创卫签名仪式,遴选出的12户民企、个体工商户,54名文明居民共同开展了共建活动;130名卫生监督员巡查在城区主要街巷路,并建立了常态化巡查制度;1000份“随手拍”倡议书张贴各处,印制“随手拍”二维码,设立监督电话,欢迎群众举报破坏环境行为;在各个居民楼张贴居民公约,设立环境整治责任区对比图板,倡导居民养成保洁习惯。入户发放宣传单2万份、张贴通告2500份;安装路灯杆宣传牌502块,设立固定宣传板540多块;临街70家单位24小时滚动播发LED宣传标语;200多个微信群及时转发创城办相关通知等一系列措施,让“创卫”宣传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
在全民动员,鼓足劲加油干的同时,创卫工作也不断升级。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创卫水平,8月3日,邀请了省创卫专家组检查指导工作,共梳理了53个问题,现场解决22个问题,督办31个问题。积存垃圾被逐一清理,绿地扩大,增设果皮箱和垃圾桶……清河门区的创卫工作正行驶在“高速路”上。
记者 那宁宁 摄影报道
高温下的坚守——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创卫活动纪实
记者 王颖丽
市公安局多举措推进静态交通秩序整治
——少了乱停放多了通畅
没了“僵尸车”有了敞亮
连日来,市公安局举全警之力、聚全警之智,深入开展静态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对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进一步规范城市静态交通秩序,切实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
为确保集中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从7月24日起,市公安局组织交警、巡特警、派出所成立联合执法队伍,除各城区交警大队全员上路执勤外,从各城区公安分局、巡特警支队抽调警力参与路面管理,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从每天早上8时30分开始到晚上22时,不间断地加强对城区主要路段、主要路口、重点区域的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按照“见违必纠”的原则,重点查处机动车未按规定停车,出租车长时间占用临时停车泊位,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未停放在专用停车泊位处以及车辆的其他乱停乱放的违法行为。
针对城区早市、夜市存在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抽调机关警力,分成3个整治小组,每天早上5点30分开始到9点对东风路、西山路、青年街路段早市开展集中整治。各城区交警大队派专门警力对夜市乱停乱放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均取得显著效果。
△交警规范摆放共享单车。
记者 黄萍 摄影 朱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