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血脉传承,这是一份剪不断的军旅情缘。
三个年代,祖孙三代接力从军,一份历经时光流转而不变色的家国情怀背后,是精忠报国代代相传的感人故事。
记者日前就采访到了这样一个“一家三代三个兵”的普通又特殊的家庭。
拜访何玉珠老人,按照门楣上悬挂着的“光荣之家”匾牌,很容易就找到了他的家。眼前的老人走路腰板儿挺直,说话嗓门洪亮,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回忆峥嵘岁月,何玉珠神采飞扬。
1965年,21岁的何玉珠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当年,从总参谋部某军校学习毕业后,他毅然扎根到军营,参军到了宁夏的部队。在军营,何玉珠主要负责文艺宣传工作,他是个才子,既能编导又能主持,在部队期间写过、导过很多话剧、小品、相声等,是当年部队里的文艺骨干。
1969年,转业后的何玉珠回到阜新,在五龙矿武装部、警察大队工作,直到退休。几年的军旅生涯,是难以磨灭的宝贵记忆,而在军营里磨炼出的坚韧品格、吃苦精神,更是无法衡量的人生财富,将指导和引领更为长久的人生道路。“我们家,世世代代都要当兵。”何玉珠这样告诉子女。
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老人的儿子何伯轩从小就对军人有一种向往,这种英雄的形象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在他看来,“当兵就是一种信仰”。1990年,在父亲的鼓励下,这个何家唯一的男孩也毅然走进了军营,在河北武警总队某防暴队期间,何伯轩勤学苦练本领,荣誉满满。他获得过当年武警比武大赛的冠军;以徒手方队标兵的身份参加过武警阅兵;多次围捕逃犯立功,获得过6次嘉奖……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部队入党立功,捷报频传。
好家风滋养好作风,好作风带出好家风。何家对国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也延续到了后辈身上。何梓聪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对军人有着很深的情感。
2019年9月,正在读大三的何梓聪立下报国志:好男儿就当精忠报国,我要去当兵!为了兵检合格,他一个月减重20斤,最终等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入伍通知书”。看着孙子接过了当兵的“接力棒”,何玉珠热泪盈眶。
2019年9月10日,带着爷爷和父亲的期许,何梓聪奔赴军营。在北京受训的3个月,梓聪不断突破自我,一次次咬牙坚持下来,成功通过新兵训练考核。这段训练经历也让他完成了从一个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军人的完美蜕变。新兵训练结束后,何梓聪被分配到了陕西。大学计算机专业使他成为新时代军营里一名有技能的士兵,誓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续写家族新的荣光。
上个月,何梓聪回学校参加毕业答辩之际顺道回家看望家人。到家时已是夜里,他在走廊里摸着黑换上了军装,就为进屋给爷爷敬一个标准的军礼!15小时回家的颠簸,何梓聪背包里唯一的物品就是这一套整洁的军装和新发的军靴。拥抱孙子的那一刻,欣慰的泪水淌满了何玉珠的脸颊……“在部队里冲锋陷阵要当打头的!部队需要,你就留下,你在哪,咱家就在哪,我们老何家三代当兵,我老何头儿多牛啊!”何玉珠对孙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祖孙三代接力从军,家国情怀令人钦佩。这个有着良好家风的模范之家让我们读懂了,有一种使命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