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 07:02:49 来源: 阜蒙县融媒体
举报
受旱情影响,阜蒙县很多地块呈现减产或绝收的现状,而扎兰营子镇的铁辉种植合作社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大旱不见旱,靠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铁辉种植合作社,看看那里的抗旱情况。
眼前这片涨势郁郁葱葱的地块儿,就是扎兰营子镇铁辉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花生种植基地。入夏以来,我县多个乡镇旱情严重,而这里的花生田,却几乎看不到旱灾的影子。合作社负责人刘铁辉也没有像其他浇水抗旱的农户那样忙碌,她的第一个法宝就是节水滴灌,在刘铁辉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一根根塑料管浅埋在地下,像打吊瓶那样,将水一点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省水、省力,效果还好。
阜新铁辉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铁辉:“微喷的话浇50亩地至少得3、4天,如果下滴管的话两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就浇完了,还特别省事,还不那么太累,像每年要是浇的话,要是微喷的话,满身是水的,这个不浪费,都浇到地上了,而且能多保持几天,浇的效果也特别好,没有一棵拉下的。”
除了使用节水滴灌系统,刘铁辉还有第二个抗旱法宝——品种。从2014年转行从事农业生产开始,刘铁辉就坚信科学种田才能致富。她多次与省农科院和市、县农业专家联系,并亲自到河北农科院考察,选种了适合本地区的高油酸花生,这个品种不仅抗旱性好,产量也比普通花生高出很多。
阜新铁辉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铁辉 :“产量像普通白沙的话,一亩地好一点也就500斤,同样都是拢挨拢种着我们就能达到700斤,管理也很重,品种也很重要。”
刘铁辉还有第三个法宝——规模。她说,传统的靠天吃饭已经行不通了,如何能让同样的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不仅需要采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还要规模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打出品牌,才能吸引客商,提高价格。
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这就是刘铁辉抗旱的法宝,也是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合作社成立7年来,已有生产基地5000亩,社员200多户,年可加工600多吨花生米、花生果,并与山东枫林、大成、福德隆、旭丰等10多个大型花生加工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供销关系。

本文来源:阜蒙县融媒体
责任编辑:
李静_LN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