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时入大暑。记者跟随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及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单位抗旱服务指导组同志查看旱情、指导工作:
在阜蒙县卧凤沟乡,公官村大田有水浇条件,作物长势良好。三家子村山坡上的玉米已打绺发黄,基本绝收。可喜的是三家子村有高效农业做支撑,遮阳网下的葡萄青翠欲滴,蔬菜大棚也正在烈日下紧锣密鼓建设中。据了解,卧凤沟乡旱情严峻,全乡7个村7.5万亩大田有5万亩作物处于绝收之境。
在阜蒙县新民镇新民村,镇农机农科站和水利站的同志正指导种植大户从方塘抽水灌溉农田。卡拉房子、白塔沟、五家子等10个村有水浇条件的地块,都在积极开展抗旱自救。6万亩大田能保住2万亩。
在现场,市总农艺师陈春光介绍,从6月1日至7月22日,阜彰两县国家基本气象站测得平均降水量为33.2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85.7毫米,少了84.8%,是1951年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值。其中,阜蒙县站降水量47.3毫米,彰武县站降水量19.0毫米,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全市各乡镇平均降水量为41.8毫米,比历年同期少78%,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中部、东南部乡镇降水异常少,其中阜蒙县东南部11个乡镇到目前已累计37天没有有效降雨,大田出现严重夏旱,且向全域扩展。未来一周,我市仍无有效降水,多以晴热天气为主,旱情形势将更加严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全市大田作物受灾面积514.43万亩,占全市春播面积的65.3% ;其中成灾面积455.67万亩,绝收面积36.95万亩。
据了解,我市旱情发生后,省农业农村厅非常重视,多次到我市视察旱情、指导工作。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领导的指示精神和相关要求,我市积极行动,把当前工作重点放在抗旱救灾保粮食生产上,同时调动一切资源,群策群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应对。
市委、市政府领导时刻牵挂当前旱情,想方设法全力应对当前紧迫形势。多次听取旱情和抗旱工作汇报,深入一线视察旱情,督促抗旱生产。7月1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志成主持召开全市抗旱救灾专题会议,客观分析旱情,科学研判形势,要求各级各部门将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要深入生产第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市掀起抗旱自救高潮。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抗旱自救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依据经济作物优先、距离水源近的地块优先、贫困户灌溉优先的原则,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抓紧组织和指导农民开展浇水抗旱工作,做到“能浇一亩是一亩、能保一棵是一棵”。市委决定紧急成立4个抗旱救灾督查组,分区检查督导阜蒙县、彰武县抗旱救灾生产工作。及时印发《关于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双休日不休息,全力投身于抗旱工作中,直至旱情解除为止。成立4支抗旱救灾督导组,对全市受灾严重的30个乡镇和农场开展巡回抗旱指导;紧急制订《抗旱自救生产明白卡》,通过微信积极推送转发;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及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服务。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启动旱情和抗旱工作日报制度,每天汇总上报情况。各相关部门和县区也相应成立了抗旱服务指导组,加强抗旱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各县区、乡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多方筹措,加强部署,积极组织和指导农民开展灌溉浇水,抗旱自救。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把能利用的水源全部利用起来,以高效作物、临近水源为重点进行抗旱浇水,县区乡镇及时出动浇灌设备,农户不等不靠,自发在田间铺设过千米管带进行浇水抗旱作业,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积极进行抗旱自救。
截至7月22日,全市抗旱浇水面积达166.8万亩次。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建立联系机制,相互通报气象信息、作物旱情、受灾程度、抗旱进展等工作。为增强抗旱生产能力,在市级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市紧急调拨300万元,用于抗旱灌溉用电用油、毁种农资购置和应急抗旱设备购置等补助。
随着旱情加剧,病虫害防控任务也非常艰巨。我市围绕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控工作,结合三代粘虫、玉米螟、花生叶斑病等多发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推送《科学用药,防控草地贪夜蛾明白卡》等实用技术,增强农民生产技能。同时排除困难,统筹安排各项病虫害防治资金151.2万元,采购诱捕器2200套,储备应急防控药剂12.75吨,落实植保无人机5架,增派植保技术员等一系列工作和举措,应对当前病虫害的严重形势。
让农民心里踏实的是,7月14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业保险工作会议,要求各家农业保险机构本着服务农民、保障农业的原则,抓紧行动起来,立即组织业务人员深入村屯、地块,了解旱情,做好灾情踏勘核查工作。科学客观评价灾害情况,担负起保险机构社会责任,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按照高限定损和理赔。同时要求各保险机构及时向上级公司汇报阜新受灾情况,尽量邀请其来阜调研旱情,争取对阜新的支持。
同时,全市着眼农业长远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规划建设“百万亩农业节水提质增效项目”。围绕“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应用和结合我国农业节水领域的创新成果,集作物丰产栽培、工程标准化配置和建设、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为一体,三年(2020年—2022年)完成阜新农业节水提质增效100万 亩。目前,已完成阜蒙县招束沟镇、务欢池镇、彰武县丰田乡等示范基地项目选址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结合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今年完成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
对当前和下一步抗旱工作重点,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蒙占辉介绍说,现阶段,地下水源条件较好,可利用好现有水源,以膜下滴灌和毛管喷灌等形式为主,继续开展节水灌溉;灌溉作物优先选择蔬菜、西甜瓜、烤烟,其次是果树、中药材、薯类、花生,再次是玉米、高粱、大豆等。如果地下水位严重下降,面临暂时性人畜饮水困难时,要立即停止农业灌溉,全力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对已降有效降雨的地区,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对小苗、弱苗进行边追肥、边管理;对已绝收的地块,按照《阜新市2020年抗旱保春耕技术明白卡》中种植时段和品种选择,大田可选择种植荞麦和青贮玉米等生育期短的作物,把因旱损失降到最低。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要树立化危为机思想,结合抗旱救灾工作,广泛宣传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典型,激发广大农民建设和生产积极性。实施“百万亩农业节水提质增效项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尽量扩大“旱能灌、涝能排”良田面积,从长远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