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当前,农民如何自救?近日,记者在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看到,在烈日下,大田里尽是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架设管线,安装柴油发动机,乡间公路上,走不多远就会遇到像减速带一样的土坎,那是埋设输水管线的重要通道。
在村民尚海峰家的大田里,夫妻俩正一边铺设管线,一边控制喷灌的出水量。“一滴水都不能浪费,我家喷完,还得让别人家用,这个时候谁家都需要水啊。”尚海峰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说。
“现在正是地瓜坐果期,有的已经比手指头粗了,所以大家都自发轮换着浇水。”尚海峰说:“地瓜抗旱性好,咱这地方,十年九旱,不种点抗旱作物真不行,而且地瓜亩效益要比玉米好,我家30亩地都种地瓜,有10多年了,基本没受到旱情的太大影响。再加上镇里给每个地块都打了井,一口井能满足50到100亩地的用水。这真应了那句老话,人勤地不懒。”看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真正让尚海峰这样的村民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