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的追忆
今年已经90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宋国清,虽已是鲐背之年,但身上仍透着军人的硬朗气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话语时而激昂时而深沉,仿佛那些岁月就在昨日。
宋国清出生在我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7岁那年入伍,逐渐成长为二炮手。宋国清所在部队出国作战时,鸭绿江大桥已被炸毁,部队过浮桥时,很多战士都掉入江中。为保证安全,大家拉开距离,全程匍匐前进。“虽然十分危险,但我们仍然高声歌唱,以此来相互鼓舞士气!”宋国清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哼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随着老人的歌声,记者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宋国清老人回忆说,每场战斗战士都会经过一番情感变化:从战前怕仗打不好的紧张,到战时只想消灭敌人的专注,而战后的总结大会是最折磨人的,看到有战友牺牲,大家常常失声痛哭。但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宋国清和战友们在一场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上甘岭战役异常惨烈,黄继光的事迹广为传颂。宋国清和黑龙江的一名战友要向先进学习,主动申请去炸敌人的碉堡,结果让排长劝回。几天后,他俩执行夜间侦查任务,摸黑走了2小时到达敌人阵地。趁哨兵打瞌睡,他俩把哨兵五花大绑,俘虏回了自己的阵地。凭着这份勇敢和机智,二人荣立三等功。
1953年停战后,宋国清留在朝鲜帮助进行战后建设。1957年,他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由于常年在外艰苦奋战,他已变得又黑又瘦。回国下车后,妻子都没有认出他。妻子拉着他的手,痛哭流涕地诉说着,这么多年提心吊胆的等待,埋怨着他的“狠心”。多年的夫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就这样走了过来,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宋国清幸福地在市光荣院安度晚年,更觉得如今的生活是如此美好。他说,自己能在战争中活下来,对生活有着不一样的热爱,也很庆幸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那是一段历史,也是生命的回忆。如今闲暇时,老人经常给大家讲革命的故事,教育晚辈铭记历史、珍爱生活,感恩共产党,永远跟党走。
家国危难之时,总有人付诸“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的热血豪情,那些枪林弹雨的经历在宋国清的记忆中总是那么鲜活。他诉说时神采奕奕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和战友们跨过鸭绿江,激战上甘岭,为保卫身后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