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市多地旱情严重,很多种粮大户成为了抗旱的主力军,他们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让抗旱效果成效显著,今天我们首先到阜蒙县老河土镇去看一看那里采用膜下滴灌栽植的红薯效果如何。
进入6月以来,阜新多地遭遇高温少雨天气,致使农作物受旱,截至目前,阜蒙县受旱面积约(214万)亩,其中,轻度约35万亩,中度约76万亩,重度约83万亩,特重度约20万亩。
庄稼喊喝,农户们纷纷行动引水灌溉,抗旱保苗。
然而,在阜蒙县老河土镇桃花村鑫飞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红薯栽植基地里,记者却看不到忙碌的灌溉场面,郁郁葱葱的红薯苗也看不出干旱的迹象,合作社理事长赵岩介绍,这要归功于今年年初,他采用的膜下滴灌技术。
在赵岩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一根根塑料管浅埋在地下,像打吊瓶那样,将水一点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省水、省力,效果还好。
赵岩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从2013年开始,他就在当地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今年他共流转土地3000亩,其中种植红薯1700亩,花生1000亩、玉米300亩。
他不仅发展特色农业,还采用了保护性耕作、膜下滴灌等先进技术,先进技术不仅极大的解放了人力,也让他实现了旱涝保收,眼下,他的红薯地已经浇了三遍,先进技术让他在大旱之年吃了定心丸。
大旱之年方显水的珍贵,水灌入田间,也让人看到了希望。赵岩说他已经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有了科技做保障,他相信,今年,他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记者手记:
抗旱保收,不靠老天靠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让鑫飞种植种植合作社3000亩干渴的土地不再干渴,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抗旱、技术抗旱的巨大作用。
抗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不等不靠、积极采取自救措施,更需要总结经验发展新品种、新技术,走出一条高效、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