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阿妮在诗社翻阅诗刊。
今年63岁的孙阿妮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新竹社区玉龙诗词社社长,乍一听其名,许多人都会好奇怎么会起了如此甜美、活泼、亲切的名字?每当这时,孙阿妮都会解释说这是父亲对她的偏爱,她一直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孙阿妮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孙继权年轻时是一名教师,闲暇时光喜欢创作小说,在报刊上发表。在家中的客厅,孙继权挂了一张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孙阿妮很小的时候,她曾好奇地问父亲这是谁,孙继权告诉她这是自己的偶像,并给孙阿妮讲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立志拯救国家的故事。至今,令孙阿妮记忆犹新的场景便是父亲每天坐在“鲁迅”旁边伏案创作,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创作了自传《满目青山》。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阿妮从小就酷爱研读鲁迅自传和文集,对于其诗文更是倒背如流。每日看到父亲笔耕不辍,孙阿妮也开始对文学创作产生兴趣。每当写作文时,她会让父亲加以润色,进一步锤炼写作功底。上初三时,她便创作了小说《警钟》,并在报纸上发表。
由于羡慕父亲的“园丁”职业,1977年,孙阿妮考上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她成为彰武县五峰中学的语文教师。那时候,班上最大的学生只跟她相差两岁,所以,很快她便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为了引领学生们迈进文学殿堂,她在班上成立了文学创作组,与学生们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文学作品,向一些文学刊物投稿。那时,班上有位学生叫常星儿,平日里喜欢写儿童天真烂漫的小故事,为了帮其打牢文学底子,孙阿妮经常帮他润色和修改作品,还让其担任了文学创作组的组长。一次,常星儿来到孙阿妮家做客,刚一进门就看到客厅的鲁迅画像,孙阿妮告诉他这是自己的文学偶像,常星儿深受触动。如今,常星儿已经成为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而回到家乡时,他总会感慨地说阿妮老师是他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者。
2013年,退休之后的孙阿妮开始致力于诗文创作,经常跟诗友们一起采风,创作诗词百余首,多首诗词入选《中国诗词年选》《阜新诗词大典》等刊物。其作品还曾荣获北京《诗颂新中国70华诞》大型诗词作品特等奖。
对于文学的热爱,孙阿妮也深深地影响了儿孙。儿子徐博从小就喜欢背诵母亲创作的诗词,还喜欢创作一些小文章,写出的作文也经常会被老师当做范文。如今徐博在沈阳工作,不能经常与母亲见面,平日里通过微信视频联系。每次通话,孙阿妮都会给儿子和孙女朗诵自己新创作的诗词,而年幼的小孙女很快就能背下奶奶的诗词,下一次再通话时,还会给奶奶的诗词配上一段舞蹈。
孙阿妮对诗词创作近乎于痴迷,有时半夜2点醒来,突发灵感还会继续创作。孙阿妮说一定会好好把握时光,在创作更多作品的同时,凝聚更多的力量,帮助和培养更多的人在诗词创作道路上成长和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