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亲致富的“土专家”
——记首批“阜新英才”、彰武县西六家子镇甜蜜蜜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远渤
当记者来到彰武县西六家子镇甜蜜蜜果蔬专业合作社采访张远渤时,他正在大棚里和技术员观察香瓜的长势。绿意盎然的大棚内,一根根金属线吊起瓜蔓,每个瓜蔓上都结满香瓜,少的5个,多的有8个,个个光亮润泽,阵阵瓜香惹人垂涎。
“为保证瓜的品质,我们要控制产量,保证每支蔓上只能结出不超过6个果实,品质上去了才能形成品牌,把咱合作社果蔬做成一个产业,真正带动乡亲们致富。”张远渤语气坚定地说。
今年55岁的张远渤是西六家子镇西六村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继承了父母的憨厚老实,身材挺拔瘦削,而手上粗硬的茧、掌面满满的掌纹,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高中毕业后,张远渤到吉林当兵。他喜欢当兵那种风风火火的感觉。正是这段军旅生涯,培养了他昂扬向上、坚毅挺拔的性格秉性和执著不屈的精神。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张远渤就一直想为家乡人做点事。刚开始他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开饭店不仅让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也结识很多人,增长了见识,他决定投资养殖,但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当时行情不好,让他损失不小。
然而,张远渤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就是如何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2015年,不甘心失败的张远渤又在亲朋的帮助和鼓励下,承包了150亩地,发展设施农业,并成立了甜蜜蜜果蔬专业合作社。但是,靠土办法种地只能是地里“刨食”,怎么才能种出点名堂,变“刨食”为“刨金”?他琢磨了很长时间,对于没有多少种植经验的他来说,这个问题太难了。都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平时没事就捧着各类农业科技报刊看,碰到不懂的就往镇里和县农业局跑,向专家们讨教,回来再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看到他如此认学钻研,镇里还专门派车送他去学习种植技术,渐渐地,他也成了村里本土能人“土专家”。
“那时候,我家里的地就是试验田,上茬甜瓜,下茬蔬菜,看到好品种就自个儿试验一把,试验好了再向村民推广,后来镇里和县农业局也把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放到我家地里试验,我成了全村的科技示范户。”张远渤说。几年来,合作社带动了周边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进来,果蔬产品远销省内外,很多乡亲都跟着过上好日子。“一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算富。”这是张远渤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结合西六家子镇的现实情况,镇党委和政府决定走合作社发展果蔬的致富之路。通过像甜蜜蜜果蔬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典型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西六家子镇党委书记赵立冬说。去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六家子镇为甜蜜蜜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入扶贫资金12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9户、807人。
据了解,去年合作社通过采摘、本地市场销售、外地客商采购3种模式,每个暖棚收入近3万元,每个冷棚收入1万元。今年,合作社共发展冷棚42栋、暖棚16栋,并在省农科院团队的指导下,将原来传统的地爬式香瓜栽培模式,改为现在吊蔓香瓜栽培模式,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还减少了病虫害。“今年疫情防控中,镇政府帮助我联系网络销售平台,销售情况非常好。去年我还申请注册了‘西六镇’沙地果蔬系列品牌,现在我特别有信心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致富。家里人一直劝我多休息休息,可看到种植户能够因此受益,我打心里高兴!”张远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