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的科学论断,不仅成为全国各地开展双拥工作的基本方向,更成为我市在开展双拥工作中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作为拥有18.3万名优抚对象的阜新,正紧紧围绕创建第九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工作目标,积极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双拥创建工作在发展中完善、在创新中深化、在巩固中提高。
每年“春节”“八一”等时间节点,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都要带队走访慰问驻地部队,为军休干部、优抚老兵、困难退役军人等送去问候。双拥共建一家人,互通有无情谊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双拥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将市本级30万元、县区20万元双拥工作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比例,使双拥创建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2016年以来,市领导主持召开双拥创建工作会议20次,重要批示达30余件次,及时解决了双拥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201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五城联创”工作会议,就创建第九轮全国双拥模范城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充分显现对做好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全市先后完善和创新出台了10余项拥军惠军政策。各县区不断加大政策拥军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规定。市卫健委在全系统各医院建立了军人专用病房,共计200余间。基层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军人就诊“四优先、七减、四免”的医疗优惠待遇。市工信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市科技局等牵头开展行业和特色拥军活动,推进“百名企业家进军营”“百名艺术工作者进军营”“百名法律工作者进军营”“百名医务工作者进军营”“百名科技工作者进军营”等活动,形成了部门协同参与双拥共建的工作格局。
军民鱼水情,共建双拥城。如今的阜新,双拥氛围愈发浓厚,双拥领域好事实事连连。
在全市广泛开展的为退役军人和军烈属等家庭悬挂“光荣牌”活动,不仅成为城市的一抹亮色,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崇尚军人、敬慕英雄的热潮。在悬挂“光荣牌”过程中,为军烈属上门服务成为常态。“母子情兄妹情”等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了全城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成为共建活动无死角的网络体系保障。
特色活动成为阜新的双拥名片。
全市通过先后设立300个“双拥综治岗”、300个“大学生士兵专设岗”、100个“社区军嫂双拥工作岗”,搭建起军地沟通联系的桥梁。其中,在全省率先发起的“军嫂进社区”活动是我市稳定和扩大退役军人、军属就业的创新尝试。
此外,我市还在全省首创公交系统“十线、百车、千人”拥军号先进班组评选活动,得到各界好评。
在双拥创建工作中,典型不断涌现。阜新水务集团始终心系国防,累计投资百万元开展科技拥军,多次荣获“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成为全市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阜新长途客运站、阜新站开展“军人一站式”服务活动,开辟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绿色通道。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开展的爱心献功臣活动,市总工会、团市委开展的为官兵、优抚对象送温暖活动等,不仅成为各自参与双拥工作的有效载体,也对全市双拥创建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在开展双拥工作、推进军地融合发展的实践中,阜新“硬核”举措频出、保障更加有力。
全市用于部队和国防建设投入累计近1亿元。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部队官兵建房用地和减免各种税费,为驻地部队干部解决260户安居住房,补贴经费920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为驻军修筑公路20公里,铺设沥青操场近1万平方米。
针对市军供站已连续多年未承接军供保障任务的实际情况,全市积极改善军供站基础设施,补充餐具、灶具1万余件,去年为过往部队、国庆阅兵方队等提供9个批次、10677人次的军供保障。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为相关部队提供多批次“送军粮上门”服务。
于细微处,可见双拥创建的事无巨细。我市为驻地部队营区开通公交线路,开设邮政代办点,安装自动提款机等。2019年,解决市本级48名退役士兵安置问题,县区解决本级历史遗留问题也取得重大进展。落实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落实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及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民拥军,军爱民,驻地部队广泛参与到阜新双拥创建工作中来。
阜新军分区与阜蒙县大巴镇车新村结对帮扶,探索形成了“市场化带动、企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自发式参与”的“车新模式”。驻地部队经常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乡村义务巡诊,有效救治群众1000余人,为5所小学捐书1万余册,送学习用品1万余件,捐款23万余元,共资助8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另帮扶617名贫困学生。驻地部队每年还参加矿山公园绿化、携手净化母亲河、太平沟万亩果园“驻军重点支持项目”建设等活动,累计出动兵力5000余人次,为阜新的碧水蓝天贡献军人力量。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创建,阜新全城在行动。
为持续营造双拥浓厚氛围,全市着力推进宣传教育大众化,建立了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双拥宣传阵地和全方位、多层次国防教育网络。各类媒体成为双拥创建的引导力量,持续开设的“双拥风采”等专栏专题,保持着宣传上的热度。
致力于构建专业化的双拥工作服务体系,全市在服务军转干部、推进士兵安置和随军干部家属就业上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探索新路径。
中国篮协阜新篮球学校、市体校挂牌成立了“退役军人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成效显现。“就业万里行”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为退役军人就业找到新路。围绕退役军人及军属组织开展的大型招聘会,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就业。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成为退役军人增长技能、自主创业的有力保障。
不仅在推进就业创业方面,在阜新,拥军优属还渗透到工作生活各个领域。市、县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车站、银行、医院、房产交易大厅、婚姻登记处、自来水收费处等都设有军人优先窗口,助力阜新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双拥创建和社会治理双赢的目标。
双拥创建进行时,军民鱼水情谊深。新时代的阜新,双拥工作正全力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