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34年的林景岐,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已是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仍时常回忆起在朝鲜战场的那段日子。去年10月,家人带着他又一次来到了这个曾经冒着枪林弹雨完成战斗任务的地方。
林景岐16岁参军入伍,在连队里担任通讯员。1951年,他作为志愿军一员赴朝作战。“我们部队顶着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从丹东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境内,经过多日急行军到达平壤,和友军一起坚守平壤机场。”时至今日,林景岐仍能清晰记得战斗中的细节。当时,敌机每天不间断轰炸,林景岐为完成前线和指挥部之间通讯畅通、作战命令有效传达的任务,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次次往返。对于记者当时是否心存畏惧的提问,老人坚定地回答:“不怕,随时准备牺牲,就没想着能回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和他的战友们,以英勇作战表达赤诚之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951年10月至1952年9月,林景岐随部队先后参加了金城战役、高牙山战役等。1952年10月,他又随部队参加了历时40余天,战况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敌方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及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向我军阵地上投射了近200万枚炮弹,持续的轰炸连山头都被削去近2米的厚度,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上甘岭战场也化为一片焦土。回忆起这次战斗,林景岐说:“在战斗中,几乎分不清是白天和黑天,天空一直被炮火照得特别亮,为完成通讯任务,我连滚带爬,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几次被炮弹余波掀翻在地……”但为了完成作战通讯任务,当时已担任通讯班长的他一刻不敢怠慢,背着通讯设备、顶着炮火,冒死穿过长达10公里的封锁线,在上甘岭指挥部和前沿阵地之间及时传达作战命令。因为作战机智勇敢,部队首长和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林小鬼”。
不忘初心来时路,不罔使命肩头担。1953年10月,林景岐跟随部队回到祖国。凭着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他被授予三等功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954年1月,林景岐又进入北京炮兵学校进修数月,后被任命为中尉排长。
1964年4月,林景岐转业回到地方,在阜蒙县人民法院任审判员,工作上一直保持着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工作作风。他所在的部门曾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 辽宁省先进法庭”称号。由于工作需要,林景岐后又调入阜蒙县司法局任基层股股长。工作岗位虽有变化,但他对党的忠诚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从未改变,他所在的股室被辽宁省司法厅授予了“全省先进基层股”称号。工作期间,他共获得过8次个人荣誉,无论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作为一名公务员,林景岐都把初心使命践行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
责任和担当,已经深深印在了林景岐的心中。自1994年退休后,老人就主动承担起了小区附近路面的清扫工作,他说:“能多干一分就多干一分,能多发挥一分热,就多发挥一分热。”这就是一名老战士从未改变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