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成果推进转型振兴
— — 记首批“阜新英才”、辽宁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杨逾
安排研究任务,落实项目进展,确定通辽查日苏乌兰村采煤沉陷区房屋鉴定事宜,敲定南票沉陷区工业场地稳定性评价报告,现场推进平安矿区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组织进行内蒙古奥元石墨烯厂区沉陷区选址勘察评价……这是辽宁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杨逾一天的工作安排。 “夙夜匪懈”是形容他工作状态最为贴切的词语。23年里,他始终如一投入工作,为区域煤炭资源开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出力献策。
杨逾出生于甘肃省张掖市,阜新则是他的第二故乡。1993年,他考入辽宁工大学习,1997年留校工作至今。凭着过硬学术本领和业务能力,他先后成为国际矿山测量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中心委员、辽宁省自 然 资 源厅 地 质 灾害 防 治 领导 小 组 和专家顾问组成员、辽宁省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杨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博士后集聚工程项目等科学研究项目1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8项。他在矿山开采致灾机理、事故分析、采动岩层稳定性评价、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矿区和谐发展方面成绩突出,备受瞩目。
在阜新多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让他爱上了这片土地。2001年,杨逾作为项目牵头人和主要参与者,深度参与阜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矿区地质灾害预测防控与环境恢复治理,完成了“辽宁省阜新矿区采煤沉陷情况调查研究” “阜新市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住宅小区场址地层稳定性评价报告”“阜新矿业集团公司艾友煤矿、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西瓦房村采煤沉陷区房屋损坏等级技术鉴定”等22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为阜新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杨逾为解决新时期采煤沉陷影响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向往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进行了“阜新市清河门区河西镇南街村蔬菜大棚受采煤沉陷影响损坏程度技术鉴定” “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吴家窑村受阜矿集团清河门煤矿开采房屋损坏等级技术鉴定”等项目。他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阜新矿区井工开采沉陷区的影响范围划定、稳定性评价、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房屋损坏等级鉴定等基础理论以及参数求取和实践工作,为阜新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术研究在路上,促进转型勇攀登。目前,杨逾又积极投身于“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基础调查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及2020年阜新矿区绿色矿山示范项目。他和团队的目标是: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区域综合治理的前提下,致力于扎实推进阜新市平安矿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共同打造“赛道城 — —露天矿 — —平安矿 — —五龙矿— —温泉小镇”生态链,提高人们对阜新矿区转型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促进矿区和谐发展,助力彻底解决制约阜新城市转型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促进阜新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杨逾尽心尽力工作,一次次完美完成项目任务,他被评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了青年科技奖,荣获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辽宁工大教师提升计划杰出人才、 “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面对如此多的荣誉,他谦虚地告诉记者: “我热爱阜新,热爱煤炭事业,我只是在用心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乐在其中。我愿意为阜新的繁荣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矿山环境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