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杨柳飞絮漫天飞舞,虽有“落花飞絮绕风亭”的诗意景致,但更多的是给市民带来的种种困扰,尤其是对飞絮过敏的市民,更是苦不堪言。但是,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的5月,飞絮特别少,这是咋回事呢?原来是我市住建局局属城市公用设施服务中心(集团)放大招了,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了90%的杨絮和柳絮飘飞,有效地降低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飞絮树木 为何不能“一刀切”
杨柳树作为雌雄异株植物,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雄株的杨树一般在早春就开花,花序呈毛毛虫状,颜色多为深红色,开完就脱落,不转成飞絮。而造成漫天飞舞的飞絮一般出自杨柳雌株。杨树和柳树一般在春季进入繁衍盛期,雌株分化出较多的飞絮,造成人居环境的损害与居民健康问题。
近几年,我市不断引进新的树种及嫁接技术,用不飞絮的杨柳树更换了飞絮的杨柳树。在我市的行道树中,仅仅有创业路及个别小街巷中还保留着很小的一部分。
每到5月,经常有市民问,为何不将飞絮的杨柳树全部砍掉,换上不飞絮的树呢?
对此,市城市公用设施服务中心(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杨树、柳树作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绿化效果好,而且这种树的树冠大,树荫浓,夏季遮荫效果非常好,一直都作为绿化树主力军进行种植。同时,因为价格便宜、易活、长得快,能快速达到绿化效果,当时的园林部门采购大批这类树种。但从那时起,飞絮问题就开始成为困扰我市的“五月烦恼”。近几年,我市已经更换了90%以上的飞絮杨柳树,市民如今看到的杨柳树,绝大部分是不飞絮的。而作为一种乡土树种,也是需要保留一点的。
杨树柳树 有其生态价值
据介绍,杨柳树作为华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挥了重要的绿化作用。从功能上讲,杨树和柳树具有固碳增湿、杀菌遮荫的生态效果,同时还具有吸附汽车尾气、雾霾等有害气体的能力。
据权威部门统计,一株胸径20cm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kg,释放氧气125kg,滞尘16kg。一株胸径20cm的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kg,释放氧气204kg,滞尘36kg。因此杨树和柳树是北方园林城市中的优良树种。从适应性上讲,北方地区气候干冷燥热,用作行道树的树种应具备耐干旱、瘠薄的基本条件,而杨树和柳树恰恰具备了绿化时间长、适应能力强、易于存活的能力。一株杨树平均每年就可长高两米,两年生的杨树苗两年内就可达到五米的高度,生长速度之快意味着作为行道树而言,可以长出大冠幅、粗枝干,用以遮风沙、强绿化。
每个行道树种都有它的优点跟劣势,比如受大家青睐的银杏,虽然用作行道树非常美观,但它的种子成熟后有股恶臭味,生长在北方地区,受气候、光照、养护等因素影响,易产生银杏焦叶症,因此,不建议大量栽植银杏作为行道树;法国梧桐虽然树形优美、适应能力强,但球果也会产生飞絮,而且飘的毛细且硬,更容易引起人的过敏反应;桉树可以提炼桉油,之所以不能用作行道树,一方面是它的需水量、需肥量较高,导致养护成本高,另一方面,桉树也会阻碍其他原始生物生长,破坏生态链的均衡,因此也不建议桉树用作行道树种。
科学治理杨柳飞絮
为了降低飞絮对市民的困扰,阜新市城市公用设施服务中心(集团)采取了许多科学方法,抑制飞絮。记者了解到,去年,园林工人就对飞絮的树木注射了抑制飞絮的药物,从根源上减少飞絮产生;在杨柳飞絮时期,园林人每天都对杨柳进行及时修剪花枝,减少开花量,同时向树冠进行喷水,让飞絮提前脱落,及时清理落花落果,加大巡回清扫飞絮力度,降低飞絮的影响;与此同时,加大洒水降尘频次,对城区内杨树、柳树密集区域加大清扫、洒水频次,始终保持路面湿度,将落到地面的飞絮粘住,环卫工人及时清理,有效遏制二次飞扬造成的污染。
治理杨柳飞絮是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只有树立科学的城镇绿化理念,丰富生物多样性与树种多样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杨柳飞絮问题。同样,作为绿化功臣的杨柳,我们也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科学理性的去看待杨柳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