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 摆脱贫困
— — 访全国人大代表、阜蒙县果树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冯艳玲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开幕,全国人大代表、阜蒙县果树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冯艳玲赴京出席盛会。此行,冯艳玲将带去怎样的“阜新声音”?出发之前,记者采访了冯艳玲。
“我带去了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建议。”冯艳玲告诉记者,她是一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者,主要关心关注的就是这次大会给农业和农民带来哪些优惠政策和利好消息。这次她所带去的建议就是目前农产品的价格偏低,应当适当调高农产品的价格。
“我1993年参加工作,当时我的工资只有198块,某一特定农产品的价格在1.8元/斤左右,而现在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工资都在2000—3000块钱,可这农产品的价格只在3元/斤左右。所以说,农产品的价格偏低。”
身为高级农艺师,帮助群众树立起战胜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是冯艳玲的梦想和心愿。冯艳玲对记者说,一直扎根农村,她对脱贫攻坚最深的体会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两句话: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从思想、观念、信心上改变农民,帮助他们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提升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当我看到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时候,看到他们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时,我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
冯艳玲出生于1970年,23岁大专毕业后,就来到阜蒙县林业局果树技术指导站工作。二十余年间,她奔走在果树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的一线,走遍了阜蒙县每一个村屯。不论是冬季的果树修剪,还是春天的栽植、夏季的病虫害防治,都能在果园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还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手把手现场教学,让果农掌握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深受广大果农的认可。疫情防控期间,尽管不能亲临现场指导,冯艳玲还是通过手机、微信帮果农解决技术问题。当疫情防控情况趋于好转时,冯艳玲就开车到农户果园开始了现场指导。
“作为农技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果树品种、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给农民。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我有责任为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献计出力。”冯艳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