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考延期举行的情况下,阜新市先期复学的高三、初三年级复习备考推进顺利,总体进度符合预期,学生及家长们可以吃下一颗“定心丸”了。
终于结束超长寒假后,各自遵循省域内、市域内同步原则,阜新市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6日返校复课。连日来,我市复学高中、初中学校持续探索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学校运行可行模式,既扎实织密校园防疫网,又积极推进教学加速度,确保了师生身体健康和学生学业进步。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自以防疫准备到位、通过评估验收为前提实现高三、初三年级春季复学以来,全市复学各校实现了平稳、有序、顺利运行,校园防疫处处设防,教育教学步步为营,不仅收获了广大学生及家长普遍点赞,也为其他学段学生返校复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家长放心:严把入校第一关
5月11日4时,与春季复学以来的每个清晨相仿,市实验中学北校区周边的安居、越秀等小区里,许多盏灯再因这所学校的高三学生点亮。
该校总计逾800名学生中,多数早已就近租房。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们不惜增加一笔租房开支,只为孩子能够减少其实哪怕也就不到20分钟的耗时与奔波。一阵锅碗瓢盆交响曲过后,瞅孩子吃下早饭,为孩子装好午饭,家长们的早间忙碌告一段落。7时许,穿校服、戴口罩、拎饭盒的高三学生,陆续出现在学校周围。一位母亲推着车筐里装满了习题册的自行车送女儿到校上学,“她自己拎着太重,租房住离得又近,每天跟着来一趟,送她‘点对点’到校。”
“近些年来一直这样,很多家长选择附近租房,只有少数学生是由家长驾车接送或是独自骑车往返。疫情防控形势下,就近租房更有利于保证做到家校之间的‘点对点’学生流动,尽量减少接触外界。”又在北门迎候学生的该校副校长梁志军告诉记者,多数高三学生从租房地点走到校门只有5分钟路程。
北门学生专用通道处,陆续到校的高三学生自动间隔1米以上排队入校,而在进门瞬间,便已由无感式室外红外线测温仪自动实现体温检测,合格后分东西两路分流进入教学楼内。记者发现,错时10分钟入校的两批学生进门过程中,全程没有出现缓行、阻滞等现象,均是步履轻快地熟练进门到班。
该校多数高三班级一分为二,现有34个班级,每班不超25人,单人单桌,间距1米以上。进入班级,班主任对学生再次测温登记,另有午检测温。“经过近一个月的运行实践,学校提前到位的防疫准备经受住了检验,学生对校园防疫时期的学习生活也已基本适应,逐渐得心应手。”梁志军说。
“入校测温是把疫情挡在校门以外的第一关,学校在这个环节上严防死守,我们都挺放心!”几位高三学生的家长众口赞道。
学生安心:复习备考抓得紧
继复学首日后,随着上课铃声打响,记者再次走进市实验中学高三一班。经任课教师布置,拆分后彼此相邻的两个班级内,均由3名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详细解题并阐明思路。习题来自最新一次模拟考试的试卷,意在增进理解、强化步骤、巩固知识、提高速度。“复学后,既巩固了线上学习成果,又对高中所学知识做了全面回顾、总结,跟得上进度,也很有信心。”该班学生说。
高三、初三学生分别面临高考、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正因如此,早在3月初线上教学启动后,我市各高中、初中学校即将此项工作摆在了与疫情防控同等重要的先导位置上,狠抓教学质量,注重提高效率。“不仅直播授课,而且精讲、提问、练习、回顾等等环节一个不少,努力实现了不让疫情影响学生复习备考的总体目标。”梁志军说,全校的高三年级教师无不下足功夫,只为让学生们足不出户也能接受高质量教育。复学以后,任课教师坚持强化复习串讲,精准做好教学衔接,促进教育教学持续迈向深入。在前期线上全面完成高三年级一轮、二轮复习的良好基础上,接续推开各科综合复习,着重加强模拟考试环节。“每年高考前都要组织七八次模拟考试,在校考试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线上考试。”
在市高中,复学高三学生同样进入了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而具有实战意味的模拟考试也被视作重中之重。记者探访时看到,模拟考试期间,该校高三学生按高考座位排布模式单人单桌就座答题,认真审题书写答案,监考老师巡视监管。此外,班级拆分后,该校采取同一教师整堂授课或学生自行答卷交替进行的方式开展教学,既巧妙解决了分班教学难题,又有力推动了学习复习共进。
相较于高三,初三年级化学等课程尚未结课,压力丝毫不小。“通过高质量线上教学保证进度、效果,进而做好教学衔接,统筹学习复习。”市第十六中学校长刘艳国告诉记者,复学一周以来,该校初三各科教师以复学第一课即“线上学习诊断”结果为依据,回顾巩固已学课程,教学进展总体顺利。
学校尽心:处处设防保安全
12日上午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段,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白青再次走上操场,这是复学以来便已形成的习惯。操场上,初三各班学生按照白色标线清晰划定的范围,分散跳绳、踢毽子或是互相保持1米以上距离散步,无人越线活动,篮球场地无人。“在家度过百余天漫长假期,从锻炼身体或是防疫角度,都希望学生在大课间出教室来活动,但一定得做到不聚集。”白青说。
避免人群扎堆、聚集,是疫情防控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对于人员密集的学校来说,要想筑牢疫情防线,确保师生安全,这一点更是必须要做到的。我市复学高中、初中学校将其视为校园防疫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以二十六中为例,不仅做好疫情防控方案制定、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全方位准备工作,从复学前到复学后,还着力提升学生在校不聚集意识。据白青介绍,通过制定各班进出教学楼路线、各班张贴相应提示、操场分区活动等方式,初三学生复学一周内就已形成不聚集行为习惯,为防疫和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六中初三学生沐浴阳光、强身健体的同一时刻,市高中食堂里已在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与多无食堂、自备午餐的初三学生不同,这个食堂每日要为逾1200名高三学生供应午餐。12时下课后,50余名住宿生分散进入食堂,净手,再到自己专用餐桌落座,享用份饭;走读生在班级同样是单人单桌单向吃份饭。仅一个月,学生就已完全适应全新就餐方式。该校党委委员、总务处主任刘利以“轻车熟路,运转自如”简括,“饭后操场活动,还是无人聚集,成了自然行为。”十六中初三年级复学时间虽短,但细之又细的校园防疫设计已在显现效用。记者看到,课间如厕时段,在经各班错时10分钟上课并下课的设计,已可有效避免学生集中的基础上,各班不足30名学生又依每人桌上编号为序起立离座、依次出班,轻松实现分流离开班级、厕所人员可控、如厕及净手时间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