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6日全市初三年级复学。初夏时节迎来的这个春季开学,大概正因如此,学生们才无不期待复学。当日7时刚过,十六中的初三学生戴口罩、背书包陆续来到学校。学校东侧正门处设置了两条测温通道,学生在此不仅要逐一测温、确认合格方可入校,还要出示随带的信息登记表,其上包含14天内具体行程、居家体温监测情况等详细内容。通道外侧,有老师提醒学生避免聚集,按照地面标示的间隔一米白线分散等候测温。
“东大门4个班、西小门2个班从7:30开始错时分散入校,彻底避免出现学生聚集情况。”十六中校长刘艳国告诉记者,该校共有初三学生168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行小班化教学,除原有5个班级外,另从各班学生中少量抽组设立了一个新班级。按照上级总体安排,该校与初三年级相关的37名教职员工均已完成核酸检测,并全部合格,获准上岗。
进入十六中校门,地面粘贴的蓝地白图的指示箭头清晰入眼,本着靠右通行原则,学生经由两条不同路线出入。校内,“禁止聚集”“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的醒目红色提示牌设置多块。这两点提示,也是该校安排学生每日一切校内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室内,接受再次测温后,学生单人单桌就座。各班的第一节课均是班会,结合疫情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防疫知识普及及心理疏导等。“各科第一节课也都不讲课,主要是对学生3月2日以来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为下阶段学习、复习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刘艳国说,与高三不同,目前初三学生的化学等学科尚未结课,因此老师掌握学情组织教学十分必要。
该校在放学、如厕环节同样做出错时安排,避免学生聚集。体育课、大课间、午间活动时段,学生按照已由白线圈划的各班对应操场区域分散活动,如散步、跳绳、踢毽子等,不得开展篮球等对抗运动。因校内无食堂,该校初三均需自带午饭,并由班主任、副班主任每日轮流午间陪餐、管护。
据刘艳国介绍,为做好全校师生及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为安全、有序、平稳、顺利入学打下坚实基础,该校各项防疫工作其实是从假期开始一直贯穿而来的。包括通过钉钉平台及时精准掌握每名学生行踪;制定校园疫情防控的完备规章、制度、预案;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储备防疫物资等。
“单说教室消毒、通风一项,就严格要求各班每天消毒两次,午间由班主任负责,晚间由专业人员负责,除无死角喷洒消毒液外,还要对门、柜、窗的把手等以酒精擦拭方式消毒。通风也有严格规定,二者全部登记备案。”刘艳国说,在校方竭力的同时,特殊时段,也需家长为疫情防控、保护孩子多出一份力。
首先,为让学生吃的健康、营养,建议早间新做饭菜带至学校,且避免午间送饭;其次,督促学生步行或骑车到校,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点对点上下学;再次,教育孩子加强个人防护,例如戴好口罩、自备消毒湿巾、与人保持距离、利用学校每层水房6个水龙头以七步洗手法做好手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