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海州露天矿2005年关闭后,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2009年又被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总占地28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工业遗产核心区、蒸汽机车博物馆和观光线、国际矿山旅游特区和国家矿山体育公园四大板块上百个景点,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设的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海州露天矿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由苏联列宁格勒矿山设计院设计。1953年7月1日,海州露天矿正式投产,设计年产能300万吨,是当时世界闻名、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
在海州露天矿的全盛时期,采场内,十几台电镐上下飞舞,非常壮观。露天开采场景登上了1954年版的邮票和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
因资源枯竭,2005年5月31日,海州露天矿关闭。52年间,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完成工业产值96.98亿元,上缴利税33.45亿元;为全国11个省市136家企事业单位培训输送了383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在给新中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海州露天矿也给当地生态留下“伤疤”。半个多世纪开采,留下一个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垂深350米、总占地面积7.02平方公里的巨型矿坑。矿坑面积相当于38座北京故宫或1.2个杭州西湖。
矿坑周边堆积的煤矸石则形成一座高120多米、堆积量近10亿立方米、占地14.8平方公里的矸石山。
阜新海州露天矿是世界第一大人工矿坑,中国大陆最低点。高能见度条件下,观光者无不为之惊叹;低能见度条件下,神秘遐思充斥游客心灵。 海州露天矿距阜新市中心3公里处。该矿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现垂深250米,总面积30平方公里。站在该矿调度大平台上,远眺医巫闾山,山势逶迤,绿色葱葱,宛若一条巨龙盘亘于露天矿南缘。若天气晴朗,俯瞰剥采现场,机车轰轰而过,犹如儿童玩具火车穿梭不止;大型电镐上下飞舞,滚滚原煤如飞爆而泻。月光皎洁之夜,海州露天矿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串串灯光层层叠叠,机车驶过若隐若现,仿佛一个巨大的光环笼罩着神秘的矿山。海州露天矿的煤炭生成于中生代,大规模的地质变迁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化石标本,深入剥离现场,你会时时发现一些令人叫奇的鱼、鸟、树的化石。畅游海州露天矿,既可领略曾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风采,同时也能领略大规模现代化煤炭生产的壮观场面。置身其间,游人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秘而惊叹,也不得不为阜新人的壮举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