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并未止步,而始终在持续推进中。
继去年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总体思路》初稿之后,今年以来,我市有关海州露天矿的一些综合治理项目顺利申报,部分资金已到位,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综合利用注入了新动能。
治理难点在哪里
海州露天矿曾是亚洲最大的大型露天煤矿,50余年间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上缴利税33.45亿元。百年的矿业开发,形成投影面积6.54平方公里的城市“伤疤”,矿坑周边有近20平方公里的矸石山、工矿废弃地,环境状况十分恶劣。2004-2017年间,已累计投入7.47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投入各类专项资金5.6亿元,我市配套资金1.87亿元,开展了海州露天矿一系列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海州露天矿建成了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
虽有成果,但难题诸多;不治不行,我们任重道远。
一方面,资源开采所伴生的环境、生态恢复治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海州露天矿作为我国第一个闭坑的大型露天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环境问题突出,比如环境污染严重,滑塌、滑坡及地裂缝严重,地面沉陷、塌陷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等,治理工作难度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海州露天矿及周边治理,资金数额庞大,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财力支持有限,存在治理资金需求大、政策支撑弱、突破风险高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治理方向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成为“航标灯”。针对废弃矿山治理,习总书记指出:“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搞好评估论证,把综合治理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大宗治理必是规划先行。2019年初,我市协助省自然资源厅展开基础调查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矿山及周边地质灾害、地下水、残煤自燃、土壤植被、可利用资源和关键技术研究。随之,我市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总体思路》初稿。
《总体思路》指出,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要坚持以“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用结合、以用促治,利用为主、以用促转”为基本原则。在制订完成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共55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近期目标:通过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矿区环境治理,逐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充分挖掘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区域工业文化和历史文化价值,实现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的共同开发,形成初具规模的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体育竞技、康养休闲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业体系。
有了初步规划,治理资金从哪来?我市近期组织申报了“阜新海州露天矿北帮西部滑坡区综合治理项目”和“阜新市海州区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与生态农业项目”。这两个项目已得到认可,近期下达项目批复。其中,“阜新海州露天矿北帮西部滑坡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规模62.9公顷,预算资金10058.4万元,拟申请省补助资金6058.4万元,其他资金4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目前资金已到位。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同志表示,全市将继续协助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方案》,积极与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