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粮的故事 )
1948年3月18日,阜新迎来解放。解放初期,正当阜新煤矿工人在民主政府领导下进行生产自救、艰难度荒的紧要关头,辽沈战役开始了。锦州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围困,已成瓮中之鳖,沈阳廖耀湘第九兵团欲西进解锦州之围。我五纵、六纵、十纵等部队在彰武、黑山、大虎山一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打援阻击战。从10月9日起至10月27日止,特别是26、27两日一夜的激战,使整个廖耀湘兵团5个军全部被歼灭,俘廖耀湘以下八万七千余人。敌军在东北的主力被我消灭了。据史料记载, “蒋介石在北平(北京)得到这个消息后,坐卧不安,气急败坏,顿时口吐鲜血,飞回南京。”本文所记述的是辽沈战役期间阜新煤矿工人“疏散和保管军粮”的故事。
疏散保管军粮
1948年10月10日,五地委副书记曾志同志赶到阜新煤矿,为预防国民党军飞机扫射轰炸,在南山沟里召开了阜新煤矿管理委员会领导干部紧急会议。她说: “毛泽东同志来电决定要攻打锦州,切断北宁线,断敌退路,以对东北国民党军队造成‘关门打狗’之势。这对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无疑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沈阳廖耀湘兵团有可能西进解锦州之围。为预防不测,必须把储存在阜新煤矿总库的320多万公斤粮食散到煤矿工人家庭中保管起来。这些军粮是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黄克诚同志筹集来的。这些粮食来之不易,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粮食落到敌人手里。首长指示,阜新煤矿工人正在度荒,没粮食吃,在保管军粮期间可以吃掉一些。”
阜新煤矿管理委员会是陶铸同志亲自组建的,其领导成员多是老红军、老“地工”。他们遵照曾志传达的精神,动员全矿区的工人,把储存在总库的军粮装上火车,分发到各矿;工人们再“人背肩扛、小车推”,连夜疏散到个人家中保管起来。高德煤矿、新邱煤矿、总机厂疏散军粮时,正值夜深,敌机投下照明弹侦察,工人们一点也不怕,有人风趣地说: “蒋介石真有眼力见,派飞机给咱们点‘天灯’照亮,这军粮更得疏散完,保管好!”分发军粮时,时间紧迫,有些厂矿拉了名单,记了每家每户的保管数量,有的只记了个“良心账”。半个多月后,黑山阻击战胜利了,各厂矿工人又是“人背肩扛、小车推,把自己所保管的军粮装上火车,送回总库。”
爸爸 我记住了
1985年,市党史办工作人员到各地走访征集党史资料时,许多老同志都对阜新煤矿工人“疏散保管军粮 ”,给予高度评价。曾志曾深情地说:“那时候,在饥饿的情况下,工人们守着文化米和红小豆 ,宁可吃糠咽菜也要保管好军粮。我们后来一算账,经工人保管的军粮,只损失了百分之五左右。阜新煤矿工人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感情是深厚的,觉悟是高的,这使我终生难忘!”
当年保管军粮的过程中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矿工梁万成家保管6麻袋军粮,3麻袋是文化米,3麻袋是红小豆。保管军粮期间,一家人顿顿吃糠菜团子,一个个又黄又瘦。一天,他的6岁小女儿偷偷用干瘦的手指将麻袋捅了一个洞,从洞里流出米粒,然后用舌头舔到嘴里吃干米。梁万成看见了,怒吼道: “那是军粮啊!谁也不准吃!”上去打了小女儿一个耳光。直打得小女儿愣愣发傻,半天才哭出声来,而后又一颗一颗地把粮食捡起来送回麻袋里。梁万成心疼地抱起小女儿,抚摸着孩子红肿的小脸说: “孩子,爸爸手重了!疼吧?”
“军粮不能随便吃!爸爸,我记住了……”
曾志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 ,感动得眼圈湿润了。后来,在黄克诚将军的回忆录中, “筹粮”一文,讲的就是阜新煤矿工人疏散保管军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