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的路边,一家又一家店铺重新开门迎客,整个城市正在慢慢恢复正常。疫情带给阜新市民很多思考。在生活习惯方面,大家希望在生活回归的同时,那些不良习惯别再回归了。
在疫情期间,阜新人的自律是有目共睹的,不扎堆、不出门,卫生习惯标准到无可挑剔……许多市民跟记者说,如果阜新人能把眼光放长一点,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疫情结束之后,也能成为自然,那么阜新人的文明层次势必会上一个档次!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市民表示,希望媒体能多多呼吁,让阜新人保持当下良好的生活习惯。记者将市民的建议进行整理,其中很多建议都很有意义。在此,本报希望市民能保重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A公筷公勺用起来
首先就是餐桌上的卫生。北方人喜欢圆台面,喜欢吃大桌菜,一盘一盘菜端上来,你夹一口我夹一口,其乐融融。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知道了,你一筷子我一筷子,这其实是为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快速通道”。
闷在家两个月以后,看到一家又一家的餐馆重新开始营业,您是否准备呼朋唤友下馆子了呢?朋友聚餐的时候,面对着满是诱惑的美食,也别忘了这些天养成的习惯 — —用公筷公勺。即使是在家吃饭,最好也能备上一双公筷一把公勺,虽然麻烦,却是守护健康最好的方式。
B冰箱里的过期食品及时清理
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是有保质期的,但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所以,冰箱里的食物要定期清理。冰箱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储存食物,但低温并不能完全杀死微生物和防止酶的催化及食品氧化,不少嗜冷微生物如假单胞酐菌属、黄杆菌属、无包杆菌属、赛氏杆菌属、小环菌、少数酵母菌和酶菌等,都能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缓慢生长。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食品也腐败变质。因此,在冰箱中贮存食品不应超过食品贮存期限。任何食品在冰箱里贮存时间都不要太长,最好做到随买随吃。不同食物在冰箱中的储存时间大约是:主食类不超过四天,水果不超过一周,鱼类冷藏是一至两天,肉类冷冻可以放半年,鸡蛋一般冷藏可放一两个月,乳制品一般一周内。
C每餐少做,别总吃剩的
徐阿姨有个习惯,每顿饭总爱多做。她说,每次做饭时总想着,万一孩子们回来没吃饭咋办?然后就想多做点,吃不完就放冰箱里,第二天再热着吃。有一次,她做了一锅小鸡炖榛蘑,冰箱里端进端出连吃了好几天,最后被女儿给倒了。她知道,女儿是担心她吃坏了肚子,上医院不仅花钱,还要遭罪,但就是习惯改不了。这次的疫情期间,徐阿姨每餐都做得少了,每餐都吃新鲜的,感觉这样的习惯非常好。
其实,家家户户难免有点剩饭剩菜,第二天一定要加热再吃。吃过的熟食,建议尽量放在冰箱上层最冷的位置,尽快吃完。
D毛巾牙刷筷子定期更换
我们每天都用的毛巾,也会藏污纳垢,需要定期更换。有些老人的毛巾,一用就是好几年,就是不舍得丢。牙刷也是一用就是一年多,其实牙刷也是容易滋生细菌的。还有筷子,布满霉点也不换,以为勤俭节约,实则害己不浅。毛巾用了超过三个月,会滋生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就再也洗不净了,应该换新的。牙刷一个月就要更换新的。木头、竹子的筷子用半年就换新的。最好选择不锈钢筷子,不会发霉。如果选择不锈钢筷子,304材质是最理想的。轻微磨损不影响使用,只要清洗干净了,不用短时间内就更换。不过,通常要到大商场、超市购买。
E居家衣服不外穿
疫情前,常见老人穿着夹棉居家服逛超市、菜场。记者所在小区的李叔,就经常穿着居家棉服去超市买东西。他说,就下楼买个菜的事儿,来回换衣服很麻烦。有时,她接送外孙也穿着居家服。这次的疫情教会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李叔也改掉了这个习惯,养成居家衣服不外穿、外出回家先换衣的好习惯。李叔现在外出回家第一件事,换鞋、洗手、脱口罩、换衣。记者问李叔,疫情过后,你还会坚持这样做吗?李叔说当然会坚持,居家衣服今后只在家穿,不穿出门。
F不随地吐痰
以前,随地吐痰的现象,市民经常能看到。痰中有菌,不随地吐痰,病菌便无机可乘。两个多月来,市民出门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咳嗽要用纸巾掩口鼻,没有纸巾时要用手肘部位掩口鼻,这些都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市民对卫生习惯重视起来,的督促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人同时,也是提升整体文明素质的契机。经过2个月的疫情防控,大家几乎都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爱消毒等良好习惯,这不仅是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可推崇的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