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有地理标记,有导航标识,有人文信息;它小可收入方寸,大可俯瞰全域,可谓一图在手,尽览世界。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生成的产业地图,对招商引资、项目摆布、产业链接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阜新率先发布产业地图,就是要发挥其对内、对外诸多层面的“多维作用”,提速阜新经济社会发展。
市发改委主任赵俊麟告诉记者,2019年10月12日,阜新市产业地图正式上线,我市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发布产业地图的城市。同年10月30日,《辽宁日报》刊发报道,阜新正式对外宣传产业地图,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几个月来,阜新市产业地图的作用日渐显现,正在成为全市项目决策的“掌中宝”,成为客商来阜投资的“千里眼”。
先看它的域内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防疫物资紧缺,我们这座城市能不能生产,哪家企业生产?这好办,看产业地图啊!地图之上,全市生产医用物资、重点医疗器械、药品、智能检测设备,以及生产具有防护作用口罩等企业一目了然。于是,与企业进行点对点对接,通过积极争取,“天士力制药”“盛嘉制衣”等5户企业列入省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企业可申请贷款7100万元,并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天华药业”“海云思智能科技”“奥瑞思智能科技”等6户企业列入第一批辽宁省享受有关税收政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涉及设备资金共计4560万元。同时,全市强力推动“隽颜生物”“阜新小东北”等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和保障群众生活所需的企业正常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口罩日产能达46万片,其中“天士力制药”已办理完成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嘉泰公司相关医疗资质正在办理中。
再看它的域外作用——1月10日,山东德州一个制糖企业致电市发改委:“得知原来阜蒙县有制糖企业,但多年未生产,想了解一下阜新的产业发展情况,拟在阜新投资建设一个糖厂。”这位客商一口气问了7个问题。市发改委建议他:“请您看看阜新市产业地图,地图上什么都有,下一步咱们再商谈。”北京一公司拟在阜新建设一个新材料项目,在电话咨询市发改委后,直接查看了阜新市产业地图,第二天就直接与阜新新型材料产业开发区对接,节省了时间,选址还准确。
这就是阜新市产业地图。
有了产业地图,向外推介阜新就如身使臂。阜新的对外宣传,过去多是采用印制手册的方式,制作成本、印制时间都会受限。现在的产业地图就像一个大型数据库,将所有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存储在地图上,大到产业和园区,小到企业和平台,成为推介阜新最为完整的“电子名片”。
产业地图是推进项目快速、精准落地的“指南针”。从原材料供给到生产要素成本再到下游配套能力,这些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成为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因素。产业地图是集园区空间布局、用能用地用工成本及周边企业主导产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投资者可通过查看产业地图,选择项目落地的最佳地点,也便于投资者测算项目建设成本。
也许,还有很多阜新人并未知晓这张地图。实际上,它在我们域内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这张图,不仅实用于我市各级政府决策层,还公用于各类市场主体。因为它就像一份大家共同订阅的“经济导报”,具有互联网可随时查阅的便捷性,对数据进行随时更新的时效性,展示一二三产业经济动态的全局性、系统性,可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第一手经济资料。比如,决策者可以通过查看产业地图将同类产业、项目和企业归集梳理,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区域集聚,避免园区产业发展同质竞争,加快构建集产业链、创新链等融为一体的产业要素体系,将优势产业再集聚、再升级、再优化。
打开阜新市产业地图不难发现,这上面集聚了全市不同领域的190余个创新资源。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企业可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借助智慧资源,可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共享资源,可优化配置金融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的快速集聚,必将增强企业上项目、扩规模、增后劲的信心,不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