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明祭祀让疫情下的阜新更“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广大民众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日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清明与往年大不一样,清明节能否外出祭扫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记者从我市住建局了解到,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为确保广大市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倡导市民过一个文明、安全、环保、有序的清明节,与此同时,关于清明节的祭祀问题,我市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据介绍,为避免人员聚集,防止疫情传播,按照国家、省、市下发的文件要求,我市出台了一些措施:取缔室外经营行为,各县区城市管理部门也将加强沿街经营祭祀用品的治理,对市区内、城市出入口及重点部位占道售卖丧葬祭祀服务用品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取缔力度;强化露天焚烧管控,按照《关于全市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公祭活动、严禁野外用火的通告》要求,禁止在城市道路、广场、居民区、公园、绿地、风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烧纸、烧香、抛撒纸钱、送灯等祭扫活动。各县区城市管理部门将严格按照《通告》要求,对露天焚烧祭祀用品行为进行管控,防止疫情传播及各类火灾发生。
记者了解到,对于疫情下的特殊做法,市民表示理解。从客观条件来看,疫情影响并未结束,人员聚集仍有传播风险,市民进行网上祭祀是符合现实条件的。从主观方面来看,清明扫墓祭奠先人,本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与寄托,目的是希望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都能安心。所以,只要我们都能健康、开心、幸福地生活,这就是对先人最好的祭奠。他们最初的付出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幸福。有网友认为,市民可以进行文明、简约、生态、环保的祭祀,将清明节与植树植绿、环境清扫、志愿服务、爱国卫生运动等公益行动结合起来,以写一封信、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等文明方式寄托哀思、德化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