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和草原有个约定——2019 年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发展纪实)
冬日下的彰武草原,比想象中要辽阔,草木落黄,大地一片苍茫。而为草原生态恢复建设工作的人们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各小组成员分组实地调研,制定明年建设规划;电业工人忙着架线立杆;水利工人正在检查埋好的滴灌设备;草原消防站巡查员密切巡视着草原上的一切……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像皮肤一样保护和滋养着大地。草原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去年8月8 日,省长唐一军到彰武调研,在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后,就彰武县草原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大力发展草原经济、绿色经济、美丽经济,着力打造辽宁西北部生态屏障。由此,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自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列入我市“ 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以来,市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并指出,实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工程,打造彰武草原生态旅游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构筑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彰武地理位置、文化传承、现实基础、生态修复现实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
为进一步做到生态恢复建设的科学化,按照市委高起点规划工作要求,彰武县邀请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编制完成《草原生态恢复规划》和《生态产业规划》,组织30 余位专家对规划科学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邀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论证了围栏封育、补播种草技术路线,明确了以生态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运行模式。多次组织人员到内蒙古、宁夏等草原沙漠化治理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彰武县草原生态恢复工程规划面积150万亩,以一年初绿、二年满绿、三年见效益为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今年启动50万亩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对风沙最为严重、人口相对稀少的大德、章古台等4个乡镇开展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对12.3万亩分散分布的生态脆弱地块实施综合治理。
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先后5 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工作。成立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指挥部,设立综合协调、规划建设、草原恢复与保护、生态产业发展4个推进组,对示范区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彰武县委、县政府先后20余次召开推进会议、镇村两级先后40余次召开动员会议进行部署落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着力打造辽宁西北部生态屏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示范区累计与3212户农户签订流转协议6790份,流转土地面积12.3万亩,补偿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完成项目区道路规划设计,39.9公里草原路建成通车。实施围栏封育工程150公里,完成牧草播种2 万亩、补植补造3 万亩,栽植景观植被10余种,争取草籽、树苗补助资金1103万元。在重点流沙区域扎草方格近千亩,彰武县组织24 个乡镇开展4次人工种草会战,配套实施机械播种工程,累计出动人工1万多人次,机械200多台次,播撒优质草籽8 万斤,完成牧草播种2 万亩,目前项目区已实现“初绿”目标。原本裸露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已经初步固定,较大风蚀点已由治理前的79个减少至32个,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生态改善将带来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必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彰武素有“皇家牧场”美称,有良好的养殖业基础,依托草原生态工程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沙生高效种植业、草原旅游业,可有效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形成稳定的治理效果。因此,彰武在封山禁牧同时,积极以禁促养,推广舍饲圈养,鼓励规模经营,提高产出效益,目前核心区牛羊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400头和10 万只;规划建设了4 个肉羊养殖场及1个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和水电路等基础配套项目正在同步进行;大力推进庭院经济、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正在规划建设以果品、蔬菜、有机稻米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产区。
示范区内,部分流转土地农民利用庭院空间,栽植山里红、钙果、锦绣海棠等果树及花卉,种植农家院蔬菜等高效作物,总面积约2300亩,有力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还有部分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外出务工等增加收入,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彰武县还积极整合美丽乡村、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等项目资金,推进草原路沿线村屯美化工程。现已在13个村进行环境重点整治工作,启动7个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和2个美丽乡村升级版工程,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民俗体验区域。
现在草原已进入冬季休眠期,冬季草原管护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委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针对秋冬季节示范区内的防火问题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做好整改落实,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占地2400平方米的草原消防站,5处瞭望台,已正式投入使用。还建立了4个镇每镇30人的管护大队,13个村每村30人的应急分队,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下一步还将建设3处瞭望塔,每处设直径9公里的扫描设备,实时回传现场情况,实现网格化、无死角管理。
为进一步探索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彰武县提出“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用草原建设形成的品牌效应帯动精品农牧业、认养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打造在省内可复制的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模板,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目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在彰武,这“约定”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