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阜新大地新动能——我市深化农村改革述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风起云涌的农村改革添活力、增动能。
“过去,全镇农民每户5至8块地,实行‘互换并地’改革后,每户整合成2至3块地,土地相对集中,便于农机作业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彰武县兴隆山镇党委书记王银说。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对此,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全力推进,于2013 年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定彰武县大冷镇先行试点。2014 年,彰武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县推进试点县”。
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工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在彰武县创新发展。全县在村民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通过“互换并地”,将县域承包土地由原来44.2 万块合并成12.4万块,流转经营权面积104万亩。其改革成效受到人民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的关注。
彰武县创造了“ 互换并地”经验,阜蒙县作出了土地集中管理探索。于2013 年率先成立庆年家庭农场的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今年开始实行“民主定价、流转自如、规模经营”的土地集中管理模式,全村有1.1万亩土地实现集中连片经营,有7 个村民组380 户、1200多口人参与其中。农户丁云平将40 亩地“流转”到村里统一规划的高效区里种植辣椒和地瓜。他说:“集中连片种地好处就是多,村里统一管,国家还多给补贴呢!”
从2015年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市两个县、5个涉农区稳步铺开,涵盖65个乡镇、611个村、5065个居民组、近28 万农户,涉及“二轮”土地承包的原合同面积498.92 万亩,确认承包土地面积511.1 万亩,确权率达到102.44%,并完成了土地确权数据库验收。到今年10月末,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共颁发272669本,做到应颁尽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在阜新经历了1982 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和1997 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经多年发展,一些林地变成了耕地,有的农田作业路、“ 磨牛地”也变成了耕地,还出现不少开荒地,耕地底数不准给土地流转带来困难。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有效解决了土地承包长期存在的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确认了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效杜绝了随意调整农民承包地的行为,让农民吃了“定心丸”、种上“放心田”。
特别是,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的有序进行,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到目前,通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40 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的30.9%,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71家,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家庭农场704 家,带动农户22万多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旺长,成为推动“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
改革大潮涌,一浪高一浪。
2017年,彰武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涉及村级试点单位183个,阜蒙县平安地镇和国华乡的21个村及清河门区河西镇河西村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2019年,阜蒙县被列为国家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截至目前,先期试点村均已完成改革任务,阜蒙县也已整体完成试点工作。
平安地镇有耕地27 万亩,属典型农业大镇。但因土地二轮承包后,林地、荒山、荒沟被低价承包或无偿占有,造成集体资产流失,村集体没有收入,各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全镇重点清查了承包到户的资源型资产和被无偿占有的集体资产,解决了多年来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平安地镇党委书记李子生说。
对土地承包确权中承包合同外多测量出的“ 溢出”土地怎么办? 早在2015 年,彰武县四合城镇三官村就进行了大胆尝试。全村61名党员、33名村民代表、7 名班子成员达成一致意见:重新向农户“发包”,耕地所在户优先承包,不包的由村委会转包他人,每年每亩承包费为100元,一年一包,收入所得用于村里各项公益事业。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土地承包确权形成了转承和深化的关系。在平安地镇,承包地确权过程中测量出承包合同外的“溢出”土地面积高达4.9万亩。各村根据实际,对“溢出”土地再次“发包”,全镇共收取承包费100多万元。该镇白音他拉村清理了“小孩地”“电话地”“闭路地”等,共收取承包费58.8万元,由此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在阜彰两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对承包合同外的“溢出”土地除由村里“发包”,还以确权给集体经济组织等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的用于解决村里历史遗留问题和人地矛盾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
2018年3月2日,阜蒙县大加生绿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是阜蒙县大五家子镇大加生村引进法人治理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举。公司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方式,注册资本650万元,其中村集体以养殖小区所占荒地的使用权和土地确权“溢出”土地“发包”收益折价入股,占比51%。
经一年多发展,这个公司已拥有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一处,精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1000 亩,大型农机具10 台套。目前村里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超过90%,并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农村改革成效已经显现,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力量。”大加生村党支部书记邹永刚说。
11月25日,全市农村改革推进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刘宏在会上着重强调,推进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展农村,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当前,要特别注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探索以合作经营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集体经济有效发展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改革未有穷期,阜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