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解执行难 让“老赖”无处遁形)
本报记者 王颖丽
“出发!”凌晨5点,随着彰武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宏图的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12名执行干警兵分三路迅速出击,奔赴彰武县章古台镇、冯家镇、大冷镇,拉开了集中惩治“老赖”的序幕。此时,天还未亮,寒气逼人,还在睡梦中的3名被执行人李某桃、马某义、宋某军就被押上警车,带回法院。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是我市法院凌晨出击抓“老赖”,决战执行年的一个缩影。
执行工作面临重重困境
“官司打赢了,却见不到赔偿款……执行难,难于上青天!”曾经,群众常会发出如此的慨叹。“执行人感觉诉求彻底解决难,但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其实也很难!”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辉感慨地说。
据了解,就我市而言,执行案件发案总体量和涉案标的额较小,以百万元标的为分水岭,超百万元案件约占10%,不足5万的案件超过总量的70%。“表面看起来,这应该是执行工作中的优势。然而,我市很多‘老赖’偿还债务能力弱。我市执行案件农村发案超过总量65%,由于经济欠发达,很多当事人欠债额度虽不是很大,但没有偿还能力,为了躲债常会外出打工藏匿,导致法院找不到人、找到人没钱、有钱额度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对于一些标的额较大的案件,多发于工业园区、房地产行业等,这些领域常常涉及到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合同纠纷等问题,案件发案时间长、标的额度大、结案周期长。”王辉说。
怎样破解这道困扰社会的难题,让诉求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市民在关注,我市两级法院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之后,我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增强司法公信力的目标,在执行理念、执行方式、执行管理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推动执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拳出击、精准打击,让“老赖”无处可逃
2018年7月14日一大早,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辉、细河区人民法院院长肖振光坐镇细河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通过远程视频与两支执行小组连线,实时接收现场反馈信息和行动进展情况。最终,在这场持续高压行动的震慑下,措手不及的“老赖”们纷纷告饶,偿还欠款……
这种以高压态势强力推进执行工作的专项行动,全市两级法院紧锣密鼓地持续开展了两年多。2017年,全市相继开展了“夏季风暴”“秋季风暴”“冬季风暴”三大专项攻坚行动,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逐步引向深入,并收到明显成效。两级法院执结的案件同比上一年上升了24.2%。2018年初,全市持续开展“春节执行会战”“春季攻坚战役”,高效执结了一大批涉民生、金融、规模企业等重点领域案件。此外成立30个攻坚行动小组,连续开展4轮专项“猎赖”攻坚行动等。截至去年末,我市两级法院在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行动中,累计执结案件19138件,案件的综合执结率达到91.5%,执行标的到位资金累计达35.6亿元。共公布失信人员信息3030例,限制高消费人员8163人次,拘留1720人。
为了确保执行工作高效透明,全市两级法院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创建联动机制,形成了执行工作的合力。成立了包括远程视频监控、网络查控平台、执行案件数据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视频监控执行指挥中心是四级联网平台,全市两级法院可通过系统实时远程指挥执行现场,形成了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上下一体、综合联动的执行指挥格局。网络查控平台改变了“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传统模式,通过与公安机关、房产、证券、银行等单位进行联网,可快速查找、冻结被执行人名下的资产。执行案件数据库涵盖执行督办、网拍监管等28项功能,覆盖了执行案件办理全过程,对进一步规范执行工作、提升执行效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效执行民生案件,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
2018年12月5日,我市7名农民工从锦州驱车3个多小时赶到海州区人民法院,从执行法官黄宝春手中接过追讨4年之久,却被执行法官快速执结的5.47万元工资,“这回终于能过一个踏实年了,太感谢法官们的辛勤付出了!”
类似高效执行民生案件的事例还很多。2016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加大对农民工工资、赡养费、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与人民群众生活休戚相关案件的执行力度,多方查寻被执行人下落,努力查找被执行财产,做到了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发款。3年来,全市共执结涉民生案件3576件,执行到位金额1.5亿元。
在强化执行力度的同时,我市两级法院还注重慎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和解力度,防止激化矛盾。如对尚有发展前景、暂无偿付能力的企业,坚持“放水养鱼”原则,及时组织当事人协商,创新执行担保方法,努力帮助被执行企业渡过难关;在执行案款清理工作中,发现权利人是困难群体时,及时动用多方资源进行救济等等。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执行“铁军”
能否打赢执行攻坚战,关键在于作战的将帅士兵。为了完胜执行攻坚战,我市两级法院党组根据执行工作需要,不断向执行队伍择优调入善于指挥管理、熟悉审执业务、精通网络技术的各路人才,举全院之力打造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攻坚队伍。如今,通过调整岗位、交流补岗、社会招聘等形式,全市执行队伍已达190人,其中一线攻坚人员达到120人。与此同时,两级法院不断加大对执行人员法律知识、执行能力与网络技术等综合应对能力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执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为不断提升执行队伍的公信力,我市两级法院还全面推进“阳光执行”举措。通过立案诉讼服务大厅和执行指挥中心平台,全面公开各类案件的执行流程结点与执行措施、数据信息。凡依法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按时传输到中国裁判文书网对外公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在官网对外予以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开展有效监督与制约。此外,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见证执行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3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役已接近尾声,各级法院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现有的攻坚作战格局?广大市民一直在持续关注。
市中级人民法院主要负责同志坚定地表示:“基本解决执行难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妥善应对的硬仗。执行工作的后续路还很长、承载任务还很重。为此,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在执行路上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