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要求,以“党建引领强服务,0415为人民”为载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做好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工作,全力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百姓“解忧消愁”。
党建引领,零距离为民服务。扎实开展“走进困难家庭,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走进困难家庭,送政策、传党恩、暖民心,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截止10月底,全市483名民政干部参加走访,累计入户走访44781户,实现困难群众全覆盖,发现并解决群众难点问题605个。
创新思路,抓实四个举措。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机制,率先建立社会救助容错纠错机制,率先建立市级社会救助基金,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效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在全省率先将年满18周岁在大中专院校就读的事实无人抚养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建立“慈善助学基金”,持续开展“孤儿助学工程”,首批22名学生将按月领取助学金,年资助额度1万元。
不忘初心,一切为了人民。聚焦生活困难群众,提高困难群体生活补助标准,各项增幅均高于省定标准。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实际,完善服务设施,建立39个“社会工作服务站”,配备106个专业社工,打造具备N种能力的“店小二”,指导、引领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办理业务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特殊群体200余人次,切实增强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合力推进,拓展五项服务。一是开展“光明救助”“阳光救助”系列行动,拓展综合救助帮扶项目,目前已免费为111名困难家庭的白内障眼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安排入院治疗和集中照料。二是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建立便民“绿色通道”,推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掌上办”“指尖办”,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三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1年底全市将建成20个街道级服务中心、80个社区服务站和200个农村幸福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到55%以上。四是全面运行“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综合云服务平台”,倾力构筑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五是继续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试点范围,确保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更加成熟,激发社区为民服务的“活力圈”。
民政局开展“0415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即零距离为民服务、抓实四个举措、一切为了人民、拓展五项服务,截至目前,“0415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已惠及全市困难群众20.5万余人,提供帮扶资金3.78亿元,争取各级各类资金近3000万元。